歷史發展到今天,很多古老的建筑都要為現代化都市的建設讓路,然后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當然也有許多古宅的傳承者固守著家族的傳承不肯讓步。
在鄭州就有這樣的一位老人,他面對開發商開出的天價賠償拒不心動,揚言就算給100個億也絕不讓人動老宅一分一毫。
那麼這位老人家的祖宅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就算給100個億也絕不拆遷?
開發商和原住民的爭執已經是屢見不鮮了,要麼就是價錢沒談攏,要麼就是開發商強拆,但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價錢沒談攏。
鄭州有個老大爺,他固執地堅守自己的祖宅不愿意搬遷,這可不是價錢沒談攏,開發商可是開出了一個億的天價。
2010年,因為鄭州的高速發展,很多地方都被規劃重新建設,鄭州高新區的東史馬村就是其中一處。
「老大爺我給您1個億,求求您了趕緊搬走吧!」鄭州市高新區東史馬村,一位開發商再次嘗試和一位姓任的大爺協商。
「滾,給我100個億都不遷。」大爺固執地說道。
沒有大爺的首肯,開發商也不敢動,這是為什麼呢?眼前這座清朝建筑的宅子究竟有何神奇之處,讓大爺1個億都不要都要守著它。
這座任家古宅通體是用青磚壘成,滄桑而古樸,與周圍的平房和二層小樓的現代化建筑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任家古宅東部周圍的樓房是任家后人在原先宅基地的基礎上重新蓋的,任家古宅的西北部已經完全荒廢了。
被現代建筑包圍的任家古宅
和大爺談不妥,開發商也只能先把任家古宅附近的居民建筑推倒,放眼望去,任家古宅方圓幾里地已經成了施工地,吊車、鏟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任家古宅赫然屹立于這片廢墟之上,似大海中的一葉孤島。
當地的居民告訴記者:「我們都管它叫做大宅門。」
提到大宅門,我們腦海中的印象是醫藥世家白家那座闊氣的大宅院,電視劇中的白府規模宏大,院子規整,是清末北京民間建筑的典型代表。
曾經的任家古宅也是這樣的一座大宅院,但經過歲月的洗禮,任家古宅早已不復當年的繁華,只從保存下來的兩進院落可窺見幾分任家當初的豪門顯貴,當地人稱其為「大宅門」確也名副其實。
有此一稱呼和任家古宅的歷史作用分不開,任家是當時的豪門望族,在當地頗有威望,高門顯貴,奴仆成群,故而任家占據了東史馬村的中心地帶。
東史馬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一個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的地方。
古時的東史馬村有著「天祥寨」之稱,是四方商客往來云集的地方,而現在的東史馬村東有牡丹街,西有河南工業大學,南方是商業街蓮花街,北是高速公路,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被劃為開發區也是合情合理。
古宅走廊
但就是在這麼一塊寸土寸金的地方,任家古宅硬是憑著自身的歷史價值,讓政府也不得不改變了原先的規劃路線,還專門為它設立了保護單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