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別墅這種高檔住宅是財富的象徵,別墅區的房子都是富麗堂皇,配套設施完善的高檔社區。
但是在現在有一片豪華的高檔別墅區內,竟存在著一塊格格不入的地方。
一片坑窪不平的菜地和一棟低矮小灰樓緊挨著別墅區,房子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住過了,周圍的菜地也被野草所佔領了。
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別墅開發商也是有苦說不出,因為這棟小房子的主人,正是當年那唯一一戶不同意拆遷方案的人家,而這場拉鋸戰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在當今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階段,城市規劃的改善與重建專案早早地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商業區域的改善容易,住宅區域的拆遷卻異常困難。
在整條拆遷環節中,只有達成所有人滿意才算皆大歡喜,只要有一個人堅持著自己的立場絲毫不退讓,那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龐楊村商品房的開發專案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在經過層層審批之後,這項計畫被敲定下來,並定于兩年之後開始著手實施。
2006年,開發商帶著政府開示的批文,來到這邊進行拆遷工作,打算在此處蓋一座名為「瑞景國際」的別墅區。
拆遷通知瞬間在小村子裡傳開了,對此,這是大多數村民願意看到的事情。
因為當時已經有很多人因拆遷而「一夜暴富」,能夠一勞永逸地「換房拿錢」,這是大家都希望的事情。
按照拆遷計畫,龐楊村全村一共60戶居民將會搬遷至北側500米處,新建設的社區「城南花苑」居住。當時政府制定的拆遷標準是「一拆一還」。
「拆」按照房屋面積拆遷,兌換相應平米數的新房,「還」則是按照村民的土地所有面積補償現金,換算下來每戶人家大概還能拿到400萬左右的補償款。
在當時,這400萬的拆遷補償款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了。
再加上還能兌換等面積的新房子,當拆遷政策公佈的時候,就已經有十餘戶人家直接在同意書上簽字了。
大眾效應就是這樣,越來越多的村民簽署了拆遷方案同意書,直到剩下村北的一戶莊姓人家。
6月底,村委會成員和開發商一起來到了龐楊村10組村民莊老太家中。實際上,家中的二位老人在接到搬遷通知後,就已經想要同意這個非常豐厚的補償了,當天雙方聊得都很愉快。
就當開發商認為事情一切順利時,二位老人在第二天早上拒絕了這份方案。
僅隔一晚就發生了變卦,這讓開發商方面措手不及,居委會得知情況後也立刻來到莊老太家中詢問緣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