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003年,張新國面對工作人員遞來的拆遷合同。
居然索要4個多億,他的舉動著實嚇壞了開發商,一時間,引起了網上的熱議。
這背后究竟有著哪些「難言之隱」呢?
如今19年過去了,他的「釘子樓」怎麼樣了?
那筆天價賠償款有沒有拿到手?
歐式小洋樓
上個世紀80年代。
家住滬亭北路的居民們,總會對一個建筑指指點點。
它就是張新國重金打造的「歐式別墅」。
每當中午時分,金色的陽光打在這幢三層小洋樓上。
那綠色的玻璃窗總會映出五彩斑斕的顏色,煞是好看。
尤其是它的墻壁,不同于普通的磚瓦房。
被漆成了鮮艷的粉色,遠遠望去簡直像一個碩大的「奶油城堡」。
而這里,正是張新國引以為傲的家。
說起它的故事,那可是大有來歷。
洋樓的主人張新國早年曾供職于 某家建筑公司。
對蓋房子了如指掌,靠著勤奮,積累了豐厚的身家。
婚后,帶著妻子來到這里,一口氣蓋起了二層小洋樓。
聽說,僅花費就高達90多萬。
要知道,這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工資還不足4千元。
這一下子就掏出90萬,足見張新國家底殷實。
而張新國呢,不僅財大氣粗還是一個孝子。
別墅蓋好后,領著岳父岳母就住了進去。
期間一家子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
1996年,張新國的一對兒女成家立業了。
但因為住的問題,彼此產生了爭執。
兒子因為沒本事,選擇跟爸媽湊合。
女兒呢負擔更大,她愛上了一個外地人。
因為丈夫沒有 戶口,兩人也只好蝸居在父親的洋樓里。
好在,靠著父母照顧,這一大家子也算過的衣食無憂,快快樂樂的。
但湊合畢竟是湊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女之間的矛盾開始不斷地升級。
那段日子里,再小的爭吵都能牽扯到房子。
「有你這樣的嗎?領著老婆孩子賴在媽家不走?」
「你還有臉說我?你能耐找個外地的,窮癟三!」
作為父親,張新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很清楚,矛盾的焦點就在于房子不夠住了。
幾天后,他把一家子叫到一起。
宣布集體出資,再加蓋一層,方便每個人使用。
對于這個決策,兒女們舉雙手贊成!
大家一共拿出了130萬。
為了給洋樓換一副新面孔。
張新國還聯系了隔壁,花費巨資買下了一片空地。
使得翻蓋后的洋樓面積達到了90坪。
不僅如此,在家人們的提議下。
張新國還買來了粉色的瓷磚,弧形的門窗以及新的瓦片。
在眾人的捯飭下,原本破舊的二次小樓成為了吃喝玩樂的天堂。
尤其是屋頂位置,還單獨建了一個開放性的露台。
每當夜幕降臨,一家子坐在屋頂,品著咖啡欣賞夜景。
那感覺別提多爽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