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是個易學難精的泳姿,很多游蛙泳的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蹬腿力度很大,怎麼滑行不了多遠?好不容易練會了蹬夾一體,怎麼仍然不怎麼走水?為什麼做到了「手動腿不動,腿動手不動還是游不快?」,種種類似的疑問只有一個回答:游進動作不夠連續順暢。
1、蛙泳的主要前進力量是腿部蹬夾水
如果腿部力量夠了,那麼仍然不走水,原因很可能是吃水深度不夠。因為淺水不夠「厚實」,蹬夾的力量再強,沒有厚實的水,就難以產生足夠的反作用力。可是為什麼水不夠「厚實」?是因為蹬夾動作時吃水太淺,不同深度的水「厚實」程度是不一樣的,棉花和磚墻能提供的反作用力當然不一樣,因此,腿部蹬夾是要有意往深處去,要翻腳掌正面對水,蹬夾動作要盡量「厚實」。
2、小心蹬水的角度太大
如果雙腿往外蹬時角度過大,在泳池時特別容易踢到別人,相信很多泳者都被蛙腿擊中過。從蛙泳游進的角度看,腿部外蹬的角度過大,必然造成夾腿困難,蹬出去的水所提供的反作用力方向不是正前方,只有通過蹬與夾動作的配合,不是只蹬不夾,也不是先蹬后夾,而是同時完成蹬夾,才能讓蹬夾出去的水的反作用力方向成為正前方,產生最好的走水效果。
3、蹬水時腳掌橫向放置
蛙泳蹬水時需要翻腳掌,以增加對水面積,提高蹬水效果,然而有不少泳者翻完腳掌后,腳指頭仍指向池底,雖然這樣做對水面積是達到要求了,但對水效果并不高,好的翻腳掌應讓腳指頭指頭指向泳池兩側,腳掌呈W型。
4、注意收腿時機和幅度
蛙泳的收腿動作會形成非常大的水阻,為了盡量減少水阻,應在收腿時注意幅度,大腿不能收得過分,最多與上半身在一個平面上,無論如何不能超過肚子,否則,從水面上看起來就像撅著屁股游泳。
5、蛙泳手腿動作要連貫自然
無論哪種泳姿,游起來順暢連貫,動力輸出穩定均勻,動作節奏平滑,都是游泳技術成熟的表現。要做到連貫自然,最重要的是學會放松,而不是游得足夠用勁。在練習時,動作做得舒緩一些,更有利于體會水感,可以體會動作細節對于走水效果的影響,對動作要點有了感性認識和理解后,再加強力量,在加強力量的過程中體現、發現力量運用的技巧,最后必然可以達到輕松自然連貫的游泳水平。
無論動作做得如何標準,始終應牢記,人之所以可以在水中前進,是因為水的支撐和力量,人不過是借力使力,如果無處借力,再多的力氣是無從發揮作用的。因此,游蛙泳切忌游得太過平面,要用腿去蹬夾深處的水,這樣才可以提高蛙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