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無奈叫老人「假帶娃」,苦的終究是孩子,父母心里要有數
2024/05/29

并不是所有的奶奶,都會為了帶孫輩,而放棄自己的樂趣與愛好的。

一位寶媽推文說:

「我終于忍不住了,剛和婆婆大吵了一架,把她買的零食摔碎踩爛了。」

原來,她那剛50歲的婆婆,特別愛出去玩,每天帶著孩子和一群大爺大媽出去玩,跳廣場舞。

孩子餓了就給孩子買零食,喝飲料,經常給孩子餓得哇哇哭。

寶媽跟婆婆溝通過,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希望婆婆能給孩子做點飯吃,吃多了零食、喝多了飲料對孩子身體不好。

可婆婆覺得寶媽是在挑刺,還威脅寶媽讓她自己帶。

寶媽說,我上班也是希望家里的日子過得好一點,婆婆以后也要她兒子養老,如果自己帶娃,她兒子一個人上班養一家老小,日子過得太緊張了。

寶媽最后說:「看著婆婆這樣帶娃,心好累啊!」

這位寶媽的帖子,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對一些老人來說,他們看似在帶娃,實際上,他們又不愿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娃身上,就出現了大家口中的」假帶娃」現象。

01.那些「假帶娃」現象

1.無節制地讓娃看手機

寶媽程:

「我讓婆婆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可我婆婆就喜歡躺在床上刷手機,抖音自拍一天能發三四條。讓她帶孩子出門玩,就是不聽,有時還抱著孩子一起看視訊,還不能說。」

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用手機娛樂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了,很多老人很熱衷刷視訊、玩自拍,在網上沖浪。

電子產品的方便,小視訊有趣,游戲刺激,有的老人帶娃時,也把電子產品當成了哄娃神器。

孩子不乖,就讓孩子看電視,或者給他一部手機、一個iPad就行了。

雖然給孩子玩電子產品,孩子不哭不鬧,老人也輕松不少,可對孩子的傷害也不小。

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造成視力疲勞和近視,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身體健康,性格的發展。

2.給孩子吃飽穿暖,不磕碰就行

很多爺爺奶奶是經歷過饑餓考驗的,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僅局限于吃飽穿暖,不磕著碰著就可以了。

鄰居家的孩子一歲半多了,除了胖,不會爬,不會走,不會說話,朋友怕孩子有問題,帶孩子看醫生。

雖然孩子胖乎乎的很可愛,但檢查顯示感覺統合能力,運動能力、言語功能均落后于同齡。

原來,孩子的爺爺奶奶帶娃時,天天抱著孩子,或者把孩子放在推車里,很少跟孩子講話,讓孩子自由活動,還過度喂養。

醫生建議家長改變這樣的養育方式。

因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發育最關鍵的時期,也是教育的啟蒙期,孩子需要盡可能豐富多元化的感官刺激,才能更好地成長,更好地認知世界。

3.安全意識淡薄

有一寶媽私信我說:

「婆婆來帶孩子,四個多月,孩子就摔傷了3次,該怎麼辦?」

有的老人表面照顧孩子,但安全意識薄弱。

孩子不會走路時,喜歡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床上或者沙發上,造成孩子身上小傷不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我的孩子只對我兇,他在別人面前都很乖,看完原因,心就這樣被治愈了
2024/06/26
2歲,6歲,12歲3個叛逆期,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善用「魚缸法則」,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2024/06/04
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一起玩嗎?」園長:會讓娃交不到朋友
2024/06/04
上小學三年級才懂,原來「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出來的學生,差距在這里
2024/06/04
哈佛校長:若孩子不愛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管用
2024/06/04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科學排序既現實又扎心,看你想得對不對
2024/05/29
同一個媽生的龍鳳胎有兩個爹!醫生:同期復孕!有兩個嚴苛條件
2024/05/29
什麼時候就要給寶寶斷紙尿褲了?當寶寶發出這些信號時,事半功倍
2024/05/29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其實孩子拎得清,這3方面看得比大人還透徹
2024/05/29
9歲女孩魚骨卡喉嚨,媽媽用「一口水」救了娃,醫生:不用治了
2024/05/29
「燒水喝」與「買桶裝水喝」的孩子,誰更健康?答案或跟想象不同
2024/05/29
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7問7不問」輕松套話,記下來
2024/05/29
老人幫忙帶娃,最好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退出,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4/05/29
孩子在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大腦發育好,個子也長得高
2024/05/29
幼兒園變相「摸家底」,家長們的反套路方法很絕,值得大家借鑒
2024/05/29
孩子是「有福」還是「無福」,剛出生時就能看出來,八九不離十
2024/05/29
寶寶睡覺時,為什麼媽媽一離開就會醒來?背后原因很暖心
2024/05/29
孩子身上有3個特征,是典型的「聰明相」,占一個都覺得很幸運
2024/05/29
若你碰上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這樣做,路人更愿意幫你
2024/05/29
兩兄弟一個從小喝豆漿,一個從小喝牛奶,高中之后差距太明顯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