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嗎?
小區的一位鄰居彤彤媽找彩蛋媽媽吐槽,說女兒不愿意上幼兒園。
本以為是孩子小,還沒適應幼兒園生活,但是後來卻無意中知道,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是因為老師太兇了,而且還打孩子。
原本彤彤媽也是不知道的,有時候會問孩子:「老師會不會打你啊!」
彤彤都會回答:「挨打的都是別的孩子!」
彤彤媽想著,無論孩子是無中生有,還是說的是事實,反正自家孩子沒挨打就行了。
但是沒想到過了幾天,忽然有一位寶媽加了彤彤媽的聯系方式,大致溝通的內容就是:孩子在家被奶奶打(輕輕的),孩子說,奶奶打得沒有老師疼。媽媽嚇到了,問孩子還有哪些小朋友被打,然后孩子說了好幾個,其中就有彤彤。
所以,這位寶媽是想問彤彤媽有沒有這回事兒。
問了好幾個,孩子們紛紛都說打了,甚至模仿得有模有樣,主要是孩子們說得還都差不多,這下好了,直接組了一個群,人數逐漸壯大。
最后看監控,確實打了,但也不是真的打,就是兇巴巴的,然后輕輕扣一下孩子腦袋,拉扯孩子倒是比較常見。
老師也道歉,說以后溫柔點對待孩子。
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有時候不管怎麼問孩子,都問不出來?
家長有沒有想過,可能是你的問法,出現了問題?
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7問7不問」輕松套話,記下來
一不問:你有沒有被老師批評?
改問:老師和你都說了些什麼?可以分享給媽媽聽嗎?
不問的原因,便是家長有「指向」,讓孩子覺得老師就只是在批評自己,從而忽略了其他的話。
家長應該問孩子,老師都和孩子說了些什麼。
一般,孩子會說出這一天當中,自己印象最深的話。從這句話,家長基本也能夠判斷出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
二不問:老師兇不兇,有沒有打你們?
改問:你們班的老師,你最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最好?
家長給了孩子一個暗示:你們老師很兇!
這樣的暗示,會讓孩子變得不喜歡老師,自然不愿意去幼兒園了。
家長其實可以換一個問法,問孩子最喜歡哪一位老師,不但能夠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還能夠「詐」出孩子不喜歡的老師,以及不喜歡的原因,這樣家長基本心里就有數了。
三不問:你想不想/喜不喜歡上幼兒園?
改問:你喜歡你們幼兒園的什麼?
當你問一個早上去上幼兒園都要哭的孩子「你喜不喜歡幼兒園」這個問題,那麼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喜歡。
所以,要給孩子積極的問題:你喜歡幼兒園什麼?
孩子腦海里回想的,便會是在幼兒園開心的時光,以及喜歡玩的玩具,又或者喜歡的游戲等等。
四不問:有沒有小朋友搶你玩具?有沒有小朋友打你?
改問:認識了哪些好朋友?一起玩了什麼游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