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你家是父母自己帶娃,還是老人帶娃呢?
如果是老人幫忙帶娃,父母一定要知道:
老人帶娃也是有時效的,一旦逾時,父母們現在省下的心,將來可能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麗麗生完兒子后,婆婆就來她家幫忙帶孩子,麗麗打心眼里非常感激,所以哪怕生活中有了摩擦,麗麗也總會忍耐。
麗麗說,自己的媽媽帶不了孩子,如果婆婆不幫忙,她和老公得有一個人辭職帶娃,而老公的工資比自己高,肯定得自己辭職。
而老公一個人賺錢養家,生活壓力必定要大很多,所以麗麗從內心感恩婆婆的付出。
可最近,孩子的種種表現,讓麗麗萌生了想讓婆婆回老家,自己和老公帶孩子的想法。
兒子跟婆婆很親,晚上一直是婆婆帶著睡覺,哪怕麗麗在休息日想帶兒子睡,兒子也一定要找奶奶才能睡去。
而婆婆對他們夫妻兩個帶孩子出門也是一百個不放心,擔心照顧不好孩子。
就連麗麗和老公教育孩子時,婆婆也有不同的觀點,常會插上幾句。
相比奶奶的無微不至,2歲多的孩子,對麗麗這個媽媽并不親近。
麗麗覺得這與婆婆平時的教育,也有關系。
婆婆不允許孩子做某事時,總拿媽媽做擋箭牌。
她常跟孩子說:
「你要是這樣做,你媽媽回來打你屁股,發火怎麼辦?奶奶也會害怕的。」
「不是奶奶不同意,而是媽媽不讓。」
家里媽媽是最壞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媽媽不允許,這可能讓孩子覺得媽媽壞,奶奶好。
這讓麗麗感覺特別不舒服,跟婆婆簡單提過,可婆婆并不在意,覺得是麗麗小題大做,小孩子哪里懂那麼多。
并且孩子的脾氣超大,他要的東西,你不買給他,他會哭半天,直到買了才消停。
麗麗發現,即使一些東西,婆婆開始不愿意買,但只要孩子一哭鬧,婆婆就妥協了,這也讓孩子學會了用哭來控制大人。
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麗麗想著到時候自己和老公弄孩子,讓婆婆回老家休息。
可她又怕婆婆誤會,覺得這是「卸磨殺驢」,自己辛苦帶大了孩子,不需要自己了,就踢開自己,讓自己回老家,因此,麗麗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雖然老人帶娃很好,但是隔代養育也并不都是美好,總是充斥著一些煩惱和矛盾。
因此,老人幫忙帶娃,適時退出,既利于孩子的成長,也利于小家的成長、家庭的和睦。
0-3歲階段,孩子的身心成長都需要依賴養育人的照料,是最消耗精力和體力的階段。
孩子的身體成長需要精細的照料、安全的環境、營養的飲食;
孩子的心理發育需要穩定的照料者,能給予孩子及時的回應、有愛的表達、溫和的撫摸。
年輕的父母,大多是社會的中流砥柱,責任大、擔子重,需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拓展事業和賺錢上,時間和耐心都不如老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