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為什麼媽媽一離開就會醒來?背后原因很暖心
2024/05/29

孩子剛滿三個月大的表妹跟我吐槽說,自從她婆婆有事回老家,自己獨自帶娃后,才知道究竟有多累、有多難。

說起這個,作為全職爸爸的我,真的深有體會。

我們家孩子還小那會兒,我就經常說,獨自帶娃的家長,就像是一部不能黑屏、永不關機的超智慧型手機,每天24小時連軸轉,隨時得做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

說實話,一天下來,比搬磚還累。

在這一點上,我想很多男性朋友,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區。

就比如,在很多寶爸看來,低月齡的孩子有啥難帶的,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只要讓孩子吃飽、再把他哄睡著,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能這麼說的,一定是沒有什麼帶娃經驗的。

但凡帶過孩子的都知道一種「神奇」的現象,就是眼瞅著孩子睡的很香甜,但是只要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立刻醒來,哭鬧不止。

所以很多時候,就算寶媽媽想給自己弄口吃的、處理一下家務,都充滿了各種坎坷和難度。

不少寶媽媽就很好奇,明明自己躡手躡腳的離開,盡最大可能不發出一點聲響,但為什麼前腳剛離開,寶寶就會立刻驚醒呢?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說自家孩子難帶,真實原因可能還會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01.寶寶睡覺時,為啥媽媽一離開就會醒來?

很多寶媽媽都會有類似的疑惑,孩子就算睡著了,也像是有心靈感應一般,能察覺到媽媽有沒有陪伴在自己身邊。

事實上,之所以會如此,背后有2個非常溫暖的原因。

①媽媽離開后,孩子的安全感喪失

大家都知道,對于小寶寶來說,他們是沒有自主的生存能力的,所以他們的基因里就會存在一些能夠滿足自我需求的特征,來維持自身的安全感。

就比如,大家熟知的「丘比特娃娃效應」,說的就是,嬰兒的丘比特外表(寬闊的的前額、紅紅的臉蛋、胖乎乎的身體等),使得他們看起來特別可愛,從而引發成年人的照顧,滿足生存需求,和維持安全感。

對應到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醒來和哭鬧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經過十月懷胎的相處,孩子對媽媽會非常熟悉和依賴,為了維持這種安全感,一旦媽媽離開,他們就會立刻產生感應,進而驚醒、哭鬧,來提醒媽媽要陪伴在自己身邊。

不得不說,母愛真的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②孩子習慣了媽媽身上的味道

當寶寶出生后,他們就會出現覓食反應,當媽媽母乳喂養時,孩子天然的就會采取行動,配合媽媽。

而除了覓食反應之外,這個階段,孩子的嗅覺、聽覺都非常敏感,他們不單單能分辨媽媽的聲音,也能辨別媽媽身上的味道。

尤其是母乳喂養下的寶寶,會對媽媽身上的母乳味道更加依賴和熟悉。

而這一切,都是孩子能夠感覺到踏實和安全感的來源。

所以,當孩子睡著后,一旦媽媽離開了,也就代表著孩子熟悉的味道和聲音消失了,因此他們就會很難適應當下的「睡眠環境」,從而就會在睡夢中驚醒。

了解到這些之后,是不是會感覺到孕育生命的神奇?

其實,從懷孕開始,媽媽與寶寶之間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奇妙鏈接,這種鏈接,不單單會讓寶寶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媽媽,也會讓媽媽對懷里的孩子,迸發出超強的「母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我的孩子只對我兇,他在別人面前都很乖,看完原因,心就這樣被治愈了
2024/06/26
2歲,6歲,12歲3個叛逆期,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善用「魚缸法則」,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2024/06/04
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一起玩嗎?」園長:會讓娃交不到朋友
2024/06/04
上小學三年級才懂,原來「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出來的學生,差距在這里
2024/06/04
哈佛校長:若孩子不愛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管用
2024/06/04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科學排序既現實又扎心,看你想得對不對
2024/05/29
同一個媽生的龍鳳胎有兩個爹!醫生:同期復孕!有兩個嚴苛條件
2024/05/29
什麼時候就要給寶寶斷紙尿褲了?當寶寶發出這些信號時,事半功倍
2024/05/29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其實孩子拎得清,這3方面看得比大人還透徹
2024/05/29
9歲女孩魚骨卡喉嚨,媽媽用「一口水」救了娃,醫生:不用治了
2024/05/29
「燒水喝」與「買桶裝水喝」的孩子,誰更健康?答案或跟想象不同
2024/05/29
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7問7不問」輕松套話,記下來
2024/05/29
有種無奈叫老人「假帶娃」,苦的終究是孩子,父母心里要有數
2024/05/29
老人幫忙帶娃,最好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退出,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4/05/29
孩子在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大腦發育好,個子也長得高
2024/05/29
幼兒園變相「摸家底」,家長們的反套路方法很絕,值得大家借鑒
2024/05/29
孩子是「有福」還是「無福」,剛出生時就能看出來,八九不離十
2024/05/29
孩子身上有3個特征,是典型的「聰明相」,占一個都覺得很幸運
2024/05/29
若你碰上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這樣做,路人更愿意幫你
2024/05/29
兩兄弟一個從小喝豆漿,一個從小喝牛奶,高中之后差距太明顯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