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是你無量劫來的福德,不然遇不到。
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現代印刷術很發達,到處都有佛經;假使沒有原始的經本,還拿什麼去復印啊!怎麼能印得出來啊!
現在的寫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經,你怎麼對待,我沒意見,佛也沒有說。我所指的是大藏經,那是諸佛之見。至于后人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
我們皈依佛的人,學的是佛的知見。你還沒有這個智慧抉擇,也不用批駁他。你批駁、辯駁,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煩惱。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寶。
你知道法寶難得到什麼樣子嗎?
以前我們中國到印度去取經的人很多,有成就的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師。還有,唐僧之后的義凈三藏法師。還有,玄奘之前的法顯法師,法顯法師八十歲才到印度去取經,他回來之后翻了很多經。
在唐朝的時候,義凈法師看見有很多人對經典不大恭敬,他就寫了兩首詩。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后者焉知前者難。」說後來看經典的人,不知道前人付出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古來人得一本經,真是當寶。現在人得一本經,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來看,看完了當小說一樣隨便就丟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處。
古人得一本經,他的心就入進去,就念啊、誦啊。之后,思惟經的義理,所以他很快就證道,很快就開悟。
現在的人精進心生不起來,希有心沒有了。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后賢如未按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這詩也是說去取經的時候,好難啊,路途非常的遠,萬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飛機,而是一步一步走。
我們現在坐飛機飛到美國,飛到溫哥華,八九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還感覺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麼走啊!過海要用船,沒有船怎麼辦呢?弄塊木頭,或者弄只筏,困難得很。
所以你要聽到他使用的形容詞,路遠,碧天……有時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熱的時候可以高溫四十多度,冰的時候零下幾十度。一天之中,零下幾十度,高溫幾十度,你想一想,那種日子怎麼過。
還有,每位大法師要去行腳的時候,晚上一定還要念經,一定要持誦。有進修,沒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難。
大家看看玄奘法師就可以了。義凈法師也有一部書,法顯法師也有一部書。玄奘法師的書是《大唐西域記》,大家經常看的《西游記》不算數。
他們都有筆記,看他們每天走的路,這個時候你才知道經的寶貴。
義凈法師尊重我們大家都是賢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賢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賢而有德的人,讀到佛經都是賢而有德的人。
如果這個道理你沒明白的話,往往將經輕易看,你也不重視這個法寶,看得很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