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占比是比較大的,因此也有了「得作文者得語文」的說法,但作文同樣是提分最難的一部分,因為作文分數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小學生寫作文,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就在于他們的感情真摯。網上有不少老師分享了自己學生寫出來的優秀作文,有一篇《孤獨》就叫人印象深刻。
原來,這名小學生的家長失婚了,父親和其他人組建家庭后,他又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作為家長,往往不如母親那麼細心。
而這名小學生在有了繼母和弟弟之后,也成了家庭中被邊緣化的存在,就連過年全家去海南旅行,也沒有帶他去,ADVERTISEMENT
另一名小學生的作文,題目叫《思念》,講述的是班級中兩名同學的故事,這對兄妹一位叫劉一柱,另一名叫劉一弦,班級里經常有同學嘲笑他們的名字土,他們也不解釋。
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劉同學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是為了紀念去世的母親,他們才改了名字,而他們母親的名字是張華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簡單的名字背后是孩子們對媽媽濃濃的思念。
對于學生來說,家人的關愛永遠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網上有一名小學生,用作文懷念已經過世的爺爺,不僅令老師感動到落淚,還獲得了比賽的獎項。
這篇作文的字數不多,然而卻訴說了學生對爺爺濃濃的思念:爺爺還活著的時候,這個世界的風雨,都饒過我,向他一個人傾斜。ADVERTISEMENT
有的小學生比較早熟,這和他們的經歷有關,往往承受過悲傷的孩子,都會懂事的更早,而那些不諳世事的小學生,多是家長保護的好的緣故。
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自己想換個爸爸,因為他總是給自己買很多的書和作業,這讓他感到很累。
而媽媽卻告訴他,爸爸是因為學歷不高,因此才特別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替他去實現未完成的夢想。
家長對孩子有期待是人之常情,但也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負擔太重,反而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適得其反。
筆者寄語:
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永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言傳身教之外,還需要家長對學生的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小學階段雖然分數不能決定一切,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帶給學生的好處卻是會受益終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