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在台灣被翻譯為《我的麻吉4個鬼》。
從小到大都怕「鬼」,所以鬼片是我從不涉足的影片類型。看完影片簡介,哦,原來是個披著鬼故事外衣的喜劇片,輕松一下吧!
男主阿緯,從小舉目無親無依無靠,沒有家人陪伴,只能獨自度過人生的每個低谷,他受夠了孤獨。如今老闆跑路工作也丟了。他對生活失去希望,萬念俱灰下,他只想結束自己倒霉的人生。
可是,關于自盡這件事他嘗試了21次,卻無奈地發現:活著不容易,死也很困難。
除夕的這次自盡,他求死不成,卻被四個鬼纏身。為了擺脫鬼,他只能幫他們完成未盡的遺愿。
阿緯在幫助這四個「看不見的朋友」實現愿望的過程中,阿緯其實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逐漸地開始走出孤獨的陰影,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他學會了在海里游泳,學會了去煮一桌好菜,學會了大笑。與其說他重拾了活著的勇氣,不如說他學會了如何好好生活。
影片從開頭到中段,都是輕松幽默的風格。故事敘事上的情感觸動點也相對常規化。
比如那句:「只要心在跳,一切都沒有問題」。
再比如: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對。你要是想不通的時候,過一段時間以后,你就會……」
「想不起來了。」
而當影片真正的反轉到來時,才真的讓人有種咯噔一下的觸動。
才有了我寫這篇文的動力。
仔細想想,該片的反轉之所以有力,靠的并非情節的反轉本身,而是貫穿全片的線索鋪陳。
原來,那四個鬼的出現,不是隨意的,那是主角內心深處最深最痛的存在。
而前面看似阿緯幫助他們實現遺愿的過程,恰好是他們幫助阿緯走出童年陰影、當下深切關愛的表達。
阿緯是不幸的,他又是幸運的。之前21次的求死不成,不是展現他命好命硬,也不是為了喜劇的效果。
當阿緯淡漠的記憶開始恢復,那些遙遠的回憶,那些關于愛的故事才又一次被記起,并且深入到骨髓里。
從明白的那一刻起,阿緯的人生徹底得到了救贖。
如果沒有結尾的這個反轉,該片便顯得平庸,而有了它,確實提升了整部影片!
片中女主角色相關的那條愛情、親情支線,劇情邏輯不太順,有點強行切入的感覺,成為影片的減分項,權當養眼來看,其余無他用。
而且正是因女主的戲份占據了影片篇幅,讓四個鬼的角色塑造顯得比較單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影感受。
Ps:孤陋寡聞的我,發文時才知道,該片是韓片《開心家族》的翻拍版。韓片網評分更高,找到機會就看下,來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