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韓國電影《熔爐》上映,引發熱議之余,并成功推動了《熔爐法》。
《熔爐》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最近登陸香港院線的一部港片《白日之下》,不少看過的觀眾反饋,這就是港版《熔爐》。
早前在上影節放映的時候,一水的好評,豆瓣打出了8.4的高分,還斬獲了多個金馬獎提名獎項。
01、真人真事改編
這部電影最初的創作意念,來自2015年香港的一個頭條新聞,養老院的老人被脫光衣服,在露天地方洗澡。
後來又傳出其他各種丑聞,比如私營殘障人士院舍虐待、[性·侵]院友等。
這些新聞讓導演簡君晉觸動很大,他開始思考,香港人口老齡化在加劇,養老院等設施會越來越多,為什麼這些老人會活得那麼沒有尊嚴?
帶著這些疑問,簡君晉采訪了當時報道這些事件的記者,從他們口中了解到背后的現實和人性掙扎。
2018年,他開始著手準備這個劇本,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和唐翠萍、李卓風兩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完成。
《白日之下》從籌備到上映,中間經歷了5年時間,其中最困難的一環就是找投資。
爾冬升的第一部導演作品《癲佬正傳》,也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同時他又熱心提攜新導演,于是擔任了《白日之下》的監制。
但就算是爾冬升親自刷臉,找錢也不是那麼容易,他透露,前后找了5個老闆。
最后找到古天樂,他的天下一電影公司才愿意投資。
爾冬升由此發出感慨,現在拍電影故事不重要,最緊要有古仔。
如今的古天樂,儼然已經成為了電影大亨,身兼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手握天下一電影公司,一直在努力支撐著香港電影。
古仔為什麼投這部電影,他表示這個劇本是真人真事改編,很有意義,而且還可以通過電影改變社會現狀,我們拍電影,不能只從商業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古仔一開始是準備參演其中一個角色的,但這個角色需要化老妝,他覺得怎麼化都達不到神似的效果,于是放棄了。
至于是哪一個角色,他沒有提及。
02、演員陣容有看點
影片故事主要以偵查組記者凌曉琪(余香凝飾)的視角出發,講述主角以臥底身份揭露院舍黑幕,但卻未能為現實帶來解決方法。
電影好就好在沒有給出像內地電影那般的圓滿結局,諷刺意味十足,惡人有時候未必有惡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