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映的《周處除三害》,給了不少人驚喜。
該電影講述了通緝犯陳桂林(阮經天 飾)以為自己罹患肺癌,生命將盡,于是決心效仿周處,在臨死之前除掉通緝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兩大通緝犯,以期揚名留史。電影上映第三天,票房突破1億元,豆瓣評分8.2。
「周處除三害」是什麼典故,陳桂林真的成功模仿周處了嗎?電影里又有哪些別有深意的細節?
典故里的周處什麼樣
「周處除三害」出自《晉書》和《世說新語》。
根據《世說新語》版本所言,周處字子隱,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東吳亡后仕西晉,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最終身亡沙場。周處年少的時候兇悍橫暴、任性氣盛,被鄉里人認為是個禍害,加上義興江水中有一蛟龍,山里有一跛足老虎,都常常侵凌百姓,于是當地人稱之為「三橫」,其中以周處最有害。
有人游說周處殺虎斬蛟,其實是盼望「三橫」能只剩周處一橫。周處也真的這麼干了,他殺了老虎,又下水和蛟龍搏斗,蛟龍在江中游了數十里,周處緊跟著它,如此三日三夜過去,大家以為周處也死了,就互相慶祝。
沒想到周處真的殺了蛟龍,活了下來,聽說鄉里人在慶賀,才知道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是禍害,于是有了改過自新的想法,但又覺光陰已經虛度,怕自己「終無所成」,最終一高人指點他:「古人說,白天學到至理,就算晚上死了也不遺憾,何況你的前途尚可。而且,做人只怕不能立下志向,何必擔心美名不能彰顯呢?」周處改過自勵,「終為忠臣孝子」。
《晉書》的說法和《世說新語》略有不同,《世說新語》里的周處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壞。按照《晉書》的說法,周處雖也是被他人勸去殺虎搏蛟的,但他知道自己為人所惡并且想改,且周處在去之前,就被父老明確告知「你是三害之一」了,只是在與蛟龍搏斗并勝利之后,周處才知道鄉里人有多怨恨害怕自己,然后尋得高人,在勸說之下改過自新。
不管是哪個版本,電影男主陳桂林和周處都是有相似之處的,但也不完全一樣。
首先陳桂林本身名列通緝犯榜單第三,說明他確實也為惡不少,若將排名前三的通緝犯稱為三害也無不可,這一點和「為鄉里所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