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劉德華把四川一家名叫「劉德華板鴨」的店鋪告上法庭,快70歲的老闆拄著拐杖怒不可遏:「我從出生就叫劉德華,憑什麼讓我改名字?就因為他是明星嗎?」
劉德華,1942年出生于四川崇州市觀勝鎮,土生土長的農民出身,名字從戶口本上寫下就沒變過。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讓小鎮熱鬧起來,他不想一輩子種地,決定干點自己的事業。
1980年,他在觀勝鎮街頭租了個小鋪面,支起炭火爐,開始賣鹽水鴨。那會兒他不到40歲,每天早起挑著擔子進鎮,腌鴨、烤鴨,忙得腳不沾地。選的是本地散養的麻鴨,腌料自己調,鹽、八角、花椒的比例試了上百次,烤制火候也練得爐火純青。鴨子烤出來金黃油亮,肉香四溢,鎮上的人吃過都說好。 生意從街邊小攤做起,靠的是手藝和口碑。
1985年,他攢夠錢,把攤子搬進一間兩層小樓,掛上「正宗劉德華板鴨」的招牌。一樓是灶台和柜台,二樓存貨,墻上掛著幾張老照片,拍的是他年輕時烤鴨的模樣。板鴨店成了鎮上的名片,顧客從附近村子趕來,逢年過節排隊買鴨子的人能擠滿半條街。他的女兒劉芳從小在店里幫忙,推著小車到集市賣鴨子,父女倆配合默契,生意越做越紅火。
2004年,劉德華62歲,頭髮花白,手腳卻還利索。店鋪名氣大了,他聽人說要保護品牌,就和劉芳商量注冊商標。帶著身份證和戶口本,父女倆坐長途車到成都商標局,申請了「劉德華牌板鴨」。他們知道香港有個明星叫劉德華,但覺得自己用的是本名,沒啥問題。2007年,商標批下來,包裝袋上印了他的頭像和名字,成了店鋪的標志。每天開店前,他總會檢查鴨子腌得怎麼樣,招呼老顧客,生意紅火得像年輕時剛起步那會兒。他從沒想過,這個名字會帶來一場風波。
2010年3月,68歲的劉德華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掛號信,寄信方是香港藝人劉德華的經紀公司「亨泰環宇有限公司」。信里說,「劉德華牌板鴨」商標侵犯了藝人劉德華的名譽權,商標上的老人頭像和藝人形象不符,損害了其公眾形象,要求撤銷商標。幾天后,又來了幾封信,內容差不多,語氣冷硬。劉德華把信給女兒劉芳看,劉芳翻了翻,氣得拍桌子,說商標是合法注冊的,頭像也是父親的,哪來的侵權? 事情的起因是個誤會。一位藝人劉德華的粉絲來崇州旅游,看到「劉德華板鴨」招牌,以為是偶像開的店,買了鴨子一看包裝,頭像是個老頭,覺得被騙了。她拍下招牌和包裝袋,傳給藝人劉德華的經紀公司,投訴店鋪冒用名字。
經紀公司委托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調查,2009年就提交了商標爭議申請,認為「劉德華」三個字用在板鴨、臘腸上,影響了藝人的名譽。 消息傳開,媒體蜂擁而至,香港和內地的記者都來崇州采訪。網上吵翻了天,有人支持劉德華,說他用自己名字天經地義;有人覺得他蹭了明星的流量,店鋪名容易讓人誤會。崇州街坊都站在劉德華這邊,隔壁面館的老闆說,劉大爺老實巴交,靠手藝吃飯,哪會去蹭名氣?可輿論壓力讓劉德華一家喘不過氣。晚上打烊后,他常盯著墻上的老照片發呆,三十年的心血好像被這幾封信攪得一團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