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錯誤》上映之前即被光環照耀——改編自余華同名先鋒小說;入圍第76屆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
一切似乎預兆著這將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何況,余華還搬出張藝謀、陸小雅都未曾成功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過往,更是把觀眾的期待推向新的高度。
「看不懂」
圖片來源:豆瓣
故事圍繞20世紀90年代的一個江南縣城展開。養鵝農戶幺四婆婆在河邊被謀害,刑警隊長馬哲奉命查明真相。馬哲從掉落案發現場的女式手提袋里的一盤磁帶和目擊證人——一個小孩的證詞開始追查,嫌疑人王宏、許亮、瘋子一一浮出水面。
在追查過程中,嫌疑人及目擊證人接連在河邊被害,馬哲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逐漸焦灼、迷惘與瘋狂……
影片上映后,很多人直呼「看不懂」,并在微博上展開激烈的討論。影片包含的元素眾多。從形式上看,首先,它是一部文藝片,16毫米膠片拍攝及長鏡頭的運用,使電影天然有了90年代質感。煙霧繚繞下,朱一龍落寞而蒼涼的氣質撲面而來。
其次,它是一部偵探片,卻不如其他偵探類型片般節奏飛快,步步是[高·潮],它是一部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偵探片。從內容上看,正如片中隨地散落的乒乓球意象一般,導演把眾多細碎的主題端至觀眾面前,觀眾沿著任何一個主題深究,都能「炒」成一盤美味的「佳肴」。
這些主題包含信任危機、異裝癖、婚外情等。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但這些主題在今天依然具備熱度和話題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