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說起劉禹錫,你一定會想起他寫過的《陋室銘》,也羨慕他的房子,還有灑脫的心境。
可是你認真研究劉禹錫的人生,就會發現他遭遇了多次沉浮,在被貶的時候,還被當地的官員碾壓,居住在狹小、陰暗的房間里。
但是他天性樂觀,總能在陰暗的地方,找到陽光。這樣的樂觀,一直延續到他老年的時候。
836年,64歲的劉禹錫退出了官場,居住在洛陽城,常常和一群文人墨客小聚。他的好友白居易,交往密切。兩個人都老了,還有足疾、眼疾。
一邊是老去的無奈,一邊是平凡的自由,到底要如何過日子?劉禹錫想了很多,于是寫下了《酬樂天詠老見示》。
詩句從現實出發,以美好的期待結束,指引老人們積極生活。
01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學會服老,生活健康。
在古代,能夠活六七十歲的人,就已經很難得了。考慮到生命的長度問題,很多小伙子,十幾歲就結婚了,要是二十歲都沒有找對象,就變成剩男剩女了,家里人著急啊。
古人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可見,六十多歲的劉禹錫,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還要拄拐杖出門。他最后,也只是活了七十一歲。
人老了,身體變得瘦弱了,因此腰帶要緊收一些,頭髮少了,戴著帽子會好看一點點。可是,別人是不會同情你的,就是同情你,也不會懂你。
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體垮掉吧。當下的我們,如果有遠見的話,可以退休,還有存款和房子。因而,保重身體,就尤為重要了。
身體好的關鍵,在于鍛煉,但是鍛煉不能過度。不能盲目地說,每天跑一萬米,去跳廣場舞兩小時,就好了。
應該主動服老,根據身體的情況合理安排運動。不要因為運動過量,反而消耗了自己。
記住一個詞語「量體裁衣」。你不要和別人比,不要逞強,就和自己的「身體」比一比,只要適合自己運動,就多做,就達到了健康的目標。
02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提升認知,生活淡泊。
老年的劉禹錫,仍舊喜歡讀書,但是他發現自己的眼睛不太好使,也許他沒有佩戴眼鏡吧。
看到很小的字,他就很難受了。唯有和朋友閑聊,還能知道一些新知識。可見,他從未放棄提升自己。
眼睛不舒服的時候,就把書放下來,同時總結自己的經驗,根據經驗來觀察周圍的一切,因而人生始終的通透的。
人老了,比書本更貴的,是你的豐富的經驗,還有對社會的認知。
你閱人無數,走路萬里,勝讀十年書。你應該用好自己的智慧,對社會上的一切,都深度了解,避免做糊涂的事情。
比方說,有人邀請你去參加講座,你應該判斷,是不是不良商家的套路。如果聽出了玄機,就要馬上離開,并且告訴周圍的人,不要上當。保護了錢袋子,你的幸福指數會提升一個檔次。
還比方說,理解「人比人氣死人」的道理,不管你的收入多少,都要接納。過上了節儉的日子,錢少了,反而生活更好。
你的內心通透了,那麼你的日子就淡然了,對于外界的一切,都可以利用,但是從來不被外物左右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