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主席爾冬升監制的兩部電影,成為了提名階段的大贏家。
一部是《白日之下》,獲得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等在內的16個獎項提名,另一部是《年少日記》,以12項提名,與大制作電影《金手指》并列第二。
而有件事情很有趣。
另一部由爾冬升監制的電影《臨時劫案》,在香港口碑和票房皆顯不俗,尤其郭富城的演技,得到了包括爾冬升、莊文強、關智曜等導演的「怒贊」。
但有人就問了,既然這麼好,為什麼金像獎看不上?
不過這其實是個「烏龍」。
回頭看看。
香港影壇的那些大咖們,似乎已經缺席金像獎很久了。
以缺席時間而論,張家輝八年、梁家輝七年、劉德華六年、周潤發五年,而郭富城也自《麥路人》之后,連續第四年沒有再獲提名。
而這一次,梁朝偉在睽違金像獎十年之后,憑一部《金手指》再獲提名,與四位首次提名金像獎影帝的演員競逐影帝。
誰能拿,誰不能拿?
這個問題難講,各方可自行揣測。
我們說回電影《臨時劫案》,以及郭富城。
《臨時劫案》的口碑很有趣。
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管是銀河映像風格,「說謝謝」、「sorry」、「補一槍」和「別苦了兄弟」等流行語,還是大賊梅藍天的殺伐果斷和有情有義,都備受嘉許。
不喜歡的人,則恨不能把電影「踩」入地獄。
但有一說一,這部電影縱有不足,卻也當真是有思考、創意和創新的港片,尤其是其底層視角與表現形式,這在近年來的大銀幕上,并不多見。
另一層面,電影以中小投資成本,在內地斬獲了2.37億票房、香港沖破兩千萬,并呈現出全球票房報捷的態勢。
或也算另一種意義上的「被認可」。
而郭富城的表演,究竟如何?
莊文強導演說他,「演出奔放,知所進退。」
二人的交集始自《無雙》,但早在郭富城與譚家明合作《父子》的時候,莊文強就已經關注到了他的表演。
鄭丹瑞說,「不記得在電影里看到郭富城」,以及「他已演戲成魔」。
從早年的樂壇,到合作《風云雄霸天下》和舉辦慈善演唱會,他可謂一路看著郭富城的成長與蛻變,尤其郭富城拿金像獎影帝那一次,鄭丹瑞公開說過,自己給郭富城投了票。
欣賞之情,溢于言表。
影帝級、奔放、破格、深刻、出色和「只做」角色人物、成魔等等,是多位業內人士,為郭富城和「梅藍天」這一角色,寫下的筆墨印記。
而無論是造型的突破變化,與表演上的舉重若輕,乃及情緒爆發的力度、行將失控狀態下的轉承與層次,此次的郭富城,毫無疑問,尤其令人驚嘆,縱然《臨時劫案》或不足與港影史上那些巔峰之作比肩,但「梅藍天」,一定自成巔峰。
然為何,竟然不入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法眼」?
前文其實已經說了「烏龍」兩個字。
這種疑問,來自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陌生和不知曉其評選方式。
該獎項有這麼一個規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