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看到下午五點就天黑,就大概知道冬天來臨,而住在美國最北端的阿拉斯加烏特恰維克(Utqiagvik)居民,他們的太陽正式開始放64天長假,直接「不上班」到2026年1月底,當地也進入一年一次的北極極夜時期!
地球傾斜23.5度造成北極極夜

根據福斯新聞報導,極夜的形成源自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當北半球進入冬季,高緯度地區根本接收不到直射陽光,于是從10月起,太陽就開始慢慢靠近地平線,最後整個消失。不過烏特恰維克也不是完全伸手不見五指,每天仍能看到幾個小時淡藍色的「曙暮光」,成為居民冬季唯一的自然光源。
北極小鎮的冬日生活:氣溫更低、黑夜更長
烏特恰維克位于費爾班克斯西北約500英里,人口大約4,400人,是北極先住民長久以來的重要聚落,歷史甚至可追溯到西元500年。
極夜到來後,當地白天升溫有限、缺乏陽光,大氣冷卻速度加快,氣溫比一般冬天還要低得多,厚外套永遠掛在門口,雪鏟永遠不會休假。

報導指出,極夜也和「極地渦旋」密切相關,這種位于平流層的低壓冷空氣區,在沒有陽光的北極越轉越冷,有時冷空氣還會失控往南竄,導致美國本土遭遇嚴寒強襲,也是冬季暴風雪的常見來源之一。雖然冬天極夜漫長,但烏特恰維克的夏天則是「日不落生活」,太陽每天24小時掛在天空,連續將近3個月不下班。當地甚至有全美最北的高中橄欖球隊,夏天總能看到學生在深夜練球,但光線亮得和下午三點沒兩樣。
至于下一次迎接日出的時間?根據預測,烏特恰維克要一直等到2026年1月26日下午1點23分才會再見到久違的太陽。
對烏特恰維克居民來說,極夜雖然是挑戰,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從調整作息到習慣微光中的日常,北極人的適應力遠比我們想象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