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閑筆并不多,他如此安排,定是有他的深意。
一、理應被寫死的道人
甄志丙和趙志敬哪個更可謂?
相信多數人的答案會是甄志丙,畢竟他對小龍女做出的那些事是無數讀者心中的意難平。
當年甄志丙趁小龍女被歐陽鋒定身之時接近小龍女,盡管金庸對接下來發生的事只是一筆帶過,但要知道,楊過趕回來時已是天明的狀態,等于說甄志丙是禍害了小龍女一整晚,這怎能不讓人恨得咬牙切齒?
更可氣的是不明真相的小龍女將對方錯認成楊過,居然還有些沉醉其中的意思,這著實是讓人揪心。
好在甄志丙這家伙良心未泯,也甘愿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買單,重陽宮大戰時,眼看那金輪法王的殺招要置小龍女于死地,甄志丙挺身而出,擋在小龍女面前,也算是完成了自我救贖。
小龍女此時也釋懷了,她當著在場群雄的面說出了自己的遭遇,也勸楊過不要再追究甄志丙的過錯,不久后,甄志丙就氣絕身亡,這個角色的故事算是相當完整了。
然而趙志敬呢?他可沒被寫死。
二、模棱兩可的結局
其實在筆者看來,趙志敬這個角色比甄志丙可恨百倍。
當初他與甄志丙撞見小龍女與楊過合練玉女心經時,只下意識的認為這對師徒衣衫不整,是在行不軌之事,一番言語羞辱是讓小龍女氣得口吐鮮血,差點一命嗚呼。
當時楊過就有心殺了這惡道,還是小龍女大發慈悲令其承諾不將此事傳揚出去,才饒了他一命。
可到了英雄大會上,他卻背信棄義,當著群雄的面將那晚的所見所聞說了出來,甚至還添油加醋了一番,他那番舉動堪稱厚顏無恥。
書中只道:「楊過曾迫趙志敬立誓,不得向第五人說起,那知他今日竟在大庭廣眾之間大肆誣蔑,惱怒已極,喝道:‘你立過重誓,不能向第五人說的,怎麼如此……如此……’趙志敬哈哈一笑,大聲道:‘不錯,我立誓不向第五人說,可是眼前有第六人、第七人。百人千人,就不是第五人了。你們行得茍且之事,我自然說得。’」
然而這還只是趙志敬身上最微不足道的惡,更可恥的是他這人毫無底線。
甄志丙因一時糊涂毀了小龍女的清譽,那固然該死,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也拎得清,面對蒙古人的威逼利誘,他始終沒有妥協,哪怕被殺,他也絕不為蒙古人賣命。
而趙志敬則不同,他甚至主動勾結蒙古人,他的雙眼早已被權力蒙蔽,他可以做出叛宋投蒙之舉,著實可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