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父親腦梗去世後,我擔心母親一個人在老家生活不便,正好妻子因為身體原因在家休養,女兒上的是寄宿的國中學校,兩人互相陪伴也挺好,我便將母親接到我們家來住。
聽說母親要過來,妻子提前整理好房間,特意買了新的四件套鋪上。她原本打算和我一起去老家接母親,但考慮到路途遙遠,我便讓她在家等著。
回到家時,看到妻子還給母親買了很多新衣服,這些細心安排讓我非常感激。
母親的適應過程
母親剛來時有些不適應,依然保持在老家的習慣,每天五點多就起床,開始做早餐和打掃衛生,弄得乒乒乓乓的。很多電器她都不會使用,比如掃地機器人和洗地機,她寧願自己跪在地上用布擦地。
妻子對此沒有任何抱怨,反而在母親開始做家務前就提前做好了。她對母親說:「接您過來是讓您享享清福,不是來做家事的。」
妻子每天早上陪母親去附近的公園散步,遇到同一個社區的老人還會介紹給母親認識。她告訴我:「認識的人多了,她才會在這裡有歸屬感。」
互相適應的過程
奈何母親並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每天除了跟妻子出去散步和買菜,就是在家坐著。我知道,適應需要時間。
周末女兒回來後,我專門抽出一天時間,開車帶一家人出去走走。母親跟我們一起生活後,氣色明顯好了很多,但妻子看起來比之前憔悴了不少。我對妻子說:「辛苦妳了。」妻子只是笑笑,說沒什麼。
我以為母親和妻子相處得很好,但沒想到,有天妻子和朋友出去聚會,母親找到我說:「你們失婚吧。聽說這房子當初是他們家借錢買的,但房貸是你在付,你應該把房子買下來,然後把錢還給她。」
我完全沒想到母親會突然說出這樣的話,問她原因,她只說:「我是為你好,我只有你這一個兒子,你妹妹遠嫁在外地,我指望不上她。我不會害你的。」
無論我怎麼問,母親都不告訴我原因,只是不停地說:「你就聽我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