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金庸的武俠小說總能讓你感覺到意猶未盡,即便全書落下了劇終的帷幕,讀者們仍戀戀不舍。
此外,擅長留下伏筆的金庸還在書中的末尾對主角的歸宿閉口不提,如此「留白」的寫作手法,更是讓我們浮想聯翩。
好比在《神雕俠侶》的末尾,楊過明明帶著小龍女緩緩走下了華山,可為何倚天時代的郭襄追尋了足足24年之久,甚至親臨古墓也找不到楊過的蹤跡?
作為《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也在書中的末尾跟著趙敏共赴蒙古,可后世為何再也聽不到關于張無忌的傳說?
在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的末尾,趙敏忍受不了朱元璋的咄咄逼人,她收拾包袱準備返回自己的出生地蒙古。
張無忌是一個風流公子,眼見紅顏佳人就要離去,這小子也將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然后跟著趙敏一起前往蒙古。
有意思的是,正當張無忌和趙敏即將到達蒙古之時,周芷若再一次飄然而至,她和張無忌說了幾句極其曖昧之話,且從張無忌那戀戀不舍的眼神來看,他和周芷若還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身為作者的金庸也在《后記》里如此寫道:張無忌最后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奇怪?既然張無忌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金庸為何不續寫《倚天屠龍記》,講述張無忌的后續故事?
其實,有一個悲劇不可避免,這就是金庸武俠著作的局限性。
眾所周知,金庸的大部分著作都沿用了真實的歷史,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包含了《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從南宋寫到了元朝末年,歷史的跨度之廣讓人嘖嘖稱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