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把人們劃分為三六九等,秩序森嚴。不同地位的人見面會有不同的禮儀。作為禮儀之邦,人們行的禮都有相應的意義。
我們通過影視看一些關于清朝的電視劇時,發現大臣在給皇帝行禮的時候總是要先甩兩下袖子然後再跪下行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甩兩下袖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清朝是最後一個王朝,它不是由漢族人民建立的,而是由少數民族滿族人建立的。滿族源自女真,他們生活在草原上,驍勇善戰,善于騎馬射箭。
為了方便騎馬、射箭等劇烈活動,滿族人的服裝與漢族人的服裝相差很大。滿族人的衣服袖子窄,四面開口,方便他們騎射,適應了他們當時生活的地理環境。
滿族入主中原之後,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滿漢文化開始交融。最能直觀展示這一現象的就是滿族人的服飾變化。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滿族服飾的袖子逐漸變寬,同時也保留了他們自己的特色。
經過改良後的滿族服飾袖子的樣子特別像馬蹄,因此也被稱為馬蹄袖。這種袖子融合了漢族的文化,同時又展現滿族人善于騎馬的特點,受到了大眾的歡迎。這種袖子也成為了清朝官員的官服。
馬蹄袖酷似馬蹄,滿人在表達中心的時候會拍一下自己的袖口,表示他們願意效犬馬之勞。他們在遇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時候就會做出這個舉動,表示自己的忠心。
滿族人是十分重視禮節制度的,可以通過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得知。官員在朝拜皇帝的時候,拍兩下袖子既代表了對皇帝的尊重又充滿了儀式感,使整個場景顯得莊嚴肅重。
大臣在一些重大場面的時候,統一地完成拍袖子這個動作,可以展現他們對禮儀制度的重視。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動作就融入到了拜見皇帝的禮儀之中。
官員行禮之前拍兩下袖子就像拍打灰塵一樣,表示把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給皇帝。官員通過整理袖子,向皇帝表示忠心,也借拍兩下袖子像皇帝展示自己的精神狀態,願意為皇帝效勞。
每一代皇帝都很重視臣民對他是否忠心。官員行禮之前拍兩下袖子可以向皇帝表達自己的忠心,讓皇帝放心。
經過改良的馬蹄袖袖子寬大,很容易藏一些暗器之類的東西。為了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大臣在行禮的時候拍兩下袖子,可以向皇帝傳達出自己沒有私藏一些暗器之類的東西的意義。
滿族人到服飾本來袖子很窄融合了漢元素之後,他們的袖子也變得寬大。寬大的袖子裡面有口袋,可以用來裝錢。在漢族文化中有兩袖清風之說,通過甩袖子就可以得知裡面有沒有放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