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那深宮之內,一幕幕悲歡離合交織成的宮廷大戲中,最為扣人心弦的,莫過于那一場皇帝的臨終戲碼。這并非是一場血腥的政變,亦非朝堂上權臣的逼宮之戲。相反,這是一場無聲的較量,一場心靈的「凌遲」,而其執行者,竟是一位狠毒的女子—甄嬛。
她,曾是那御花園中一笑傾城的寵妃,是那紫禁城內皇帝心頭的一顆璀璨明珠。
話說這日,甄嬛走進了皇帝的寢宮。此刻的皇帝,不再是昔日那個意氣風發的天子,而是病榻上的一位垂危老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過往輝煌的留戀,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恐懼。
而甄嬛,就站在他的床前,她的臉上沒有淚水,沒有悲傷,只有冷漠和堅定。沒有了往日的恭敬與溫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的只有冷漠。皇帝躺在床上,氣息微弱,但雙眼仍盯著她,似乎在等待一個答案。他問:「龍鳳胎,到底是不是朕的孩子?」這一問,如同投石入湖,激起千層浪。
甄嬛沒有直接回答,卻講起了兩件舊事。一是孫答應與狂徒的私通之事,二是靜和公主的真實身世。這兩件事,每一件都像是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皇帝的心中。
先說這孫答應的事。孫答應是皇帝新封的小主,本無足輕重。但她卻在皇帝病重之時,與侍衛狂徒私通,被甄嬛發現。甄嬛將此事描述得繪聲繪色,仿佛那香艷的畫面就在眼前。皇帝聽后,氣急敗壞,大罵孫答應與那狂徒。這是誅心之痛,皇帝自詡坐擁天下,卻連自己的女人都看不住,這對他來說,無疑是莫大的侮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