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上的紅色窗花,孩子們手中的仙女棒,地攤上擺放的對聯,讓新年的氛圍感更足。小年距新年僅剩一周時間,過完小年也標志著我們將開啟「過年模式」,人們紛紛掃塵布新,購買年貨。
小年起初是人們為供奉灶王爺而設立的,因此民間又把這天叫做「灶王節」。灶王爺統管灶火飲食,故而小年習俗與飲食密不可分,除了最常見的餃子,這5樣食物也不容錯過。
1.湯圓
湯圓又叫「湯團」,是由糯米粉搓揉成的,與北方的餃子一樣包裹有餡。不過湯圓多為甜口,內餡多用芝麻糊、花生碎、白糖等,煮熟后QQ彈彈的,十分香糯。圓滾滾的湯圓也象征著闔家團圓,頗受大家的歡迎。
小年這天,平時在外忙碌的人們都會回家吃團圓飯。南方很多人家里都會在早上著手和面、調餡料,做成湯圓煮著吃。
通常會提前煮一碗用來供奉灶王爺,還會將包好的湯圓送給親朋好友、街坊鄰里。不過湯圓中的糖分、油脂都不少,大家在小年的時候可不要貪吃哦。
2.灶糖
灶糖又叫「麻糖」,北方民間一直有「二十三吃麻糖」的說法,家家戶戶都會在這幾天買些灶糖,等到小年那天擺在盤子里給灶神上供。灶糖粘性大味道甜,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如糖,小孩子們最喜歡這種口感。
灶糖是由飴糖制成的,做法并不難。我們先把白芝麻洗凈烘干,將白芝麻炒熟。同時熬制飴糖,將熬好的糖倒在炒熟的芝麻上,比例大概在5:2,均勻糅合后即可切片食用,灶糖的外皮咬起來十分酥脆,滿口甜膩,帶著芝麻的香味兒。
3.豆漿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過小年肯定要一家子聚在一起,除了獨具節日特色的小食,飲品也是不能忽略的。豆漿作為我國的傳統飲品,自然首屈一指,而黑豆漿更是豆漿中的「寶藏」,冬日喝營養又滋潤。
如果覺得現磨豆漿太稠,可以嘗嘗三川歸黑豆漿粉。好豆漿粉生產過程中不加糖,將甄選黑豆破壁打磨,十幾道工藝制成香醇細膩的豆漿粉,還能減少豆子、豆皮的營養流失。
三川歸黑豆漿粉獨立包裝更方便,沖泡豆漿僅需兩三分鐘,讓您不用早起就能喝到香甜豆漿,濃郁豆香可與現磨豆漿相媲美,豆渣更少更可口,甜度適中更減膩。
4.火燒
對北方人來說,若是沒有火燒,小年就沒那個味了。每年的這幾天,街頭巷尾的燒餅鋪也變得熱鬧起來,預定購買火燒的人絡繹不絕,若是去得晚點,說不定連祭灶的幾個火燒都買不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