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甄嬛傳》的時候,我時常感慨于皇后宜修的聰慧,也十分忌憚她的狠毒。
但如今看來,她也只不過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命女子罷了。
正如《如懿傳》中甄嬛對如懿的評價:
或許,烏拉那拉氏的女子,本就不適合做皇后。
01
飽嘗情字的苦果
宜修的半生,其實都是圍繞一個「愛」字而活的。
她是深愛皇帝的。
但令人惋惜的是,她的這份愛,是錯付的。
在劇中,皇帝得知純元皇后死亡的真相,震怒不已,順帶著牽出往事:
原本,嫡福晉的位子是屬于宜修的。
甚至,皇帝在未曾登基前便許諾,只要宜修生下皇子便她為嫡福晉。
未能將其立刻立為嫡福晉的原因,不過是礙于宜修虛無縹緲的庶出身份罷了。
但很快,這份帶著愛的許諾便被現實打破了:
因為,她的姐姐,純元皇後來了。
在她的嫡長姐入府后,宜修便迎來了這一生的噩夢。
皇帝在宜修的嫡長姐入府后,不可自拔地愛上了自己的大姨子。
從此,皇帝的世界里,滿心滿眼全都是純元。
甚至他還推翻了之前許給宜修的種種承諾。
這對宜修來說,可謂是非常不公的。
試問天下有哪個女人能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更何況還是自己的親姐姐。
事情放到現代社會,估計房子都能吵到給掀翻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宜修生在古代,她所面臨的命運,只有忍或者是被休棄。
宜修當然不可能選擇被休棄這條路,庶出之女,能嫁入王府已是天幸,更遑論被休棄?
她雖然不甘心,卻毫無他法,于是,她選擇了隱忍。
她在心里這樣安慰自己——沒關系,至少她還有兒子可以相依為命,至少她還有親人。
宜修剛嫁與皇帝的時候,一開始給予宜修的承諾,或許也是充滿著愛意的:
我入宮的那夜,他含著清澈而柔和的笑意,親手將一雙碧澄澄的玉鐲戴到我的手腕上,執過我因為緊張和忐忑而微微潮濕的手,柔聲在我耳邊道:「朕身邊沒有親近的人,有你來,朕便多了一重親近和信任。小宜,朕與你,愿如此環,朝夕相見。」
還記得宜修望著手上的玉鐲在向皇帝哭訴這些年的心酸與無奈時,面上所浮起的笑容,是那樣的卑微又神往,仿佛她與皇帝的承諾,已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愿如此環,朝夕相見,這八個字,鎖了宜修一輩子。
皇帝對她不可謂沒有情分,只不過,相敬如賓的成分更多一些。
于宜修而言,純元入府的舉動到底目的是不純的。
在原著中,她的姐姐是奉旨來照顧宜修安胎的。
但奉旨入府,為何要穿的如此鮮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