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展覽中,常有人感慨藝術的難以捉摸。一些需要深刻理解才能領略其內涵的作品,經常讓人在贊嘆與困惑之間徘徊。然而,當一件被稱為藝術品的作品,造型簡陋、略顯粗糙,以至于被觀眾質疑甚至嘲笑時,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近日,著名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展上,一件名為《超級蜂巢》的作品激起了熱烈的討論。這件作品由一個年輕女學生創作,遠遠望去,堆得高高的紙箱垃圾,被幾條綠色塑料帶綁住,不加渲染地擺放在那兒,實在是讓人難以將其與藝術品聯系起來。許多網友紛紛吐槽:「這玩意也叫藝術?難道是市場上普通的回收垃圾嗎?」
作品名字叫《超級蜂巢》,遠遠看去,就是一堆被壘得很高,有點雜亂的紙箱垃圾,紙皮上還有幾條綠色塑膠帶綁住,從哪個角度看、都像是垃圾!
這件作品由一個年輕女學生創作,遠遠望去,堆得高高的紙箱垃圾,被幾條綠色塑料帶綁住,不加渲染地擺放在那兒,實在是讓人難以將其與藝術品聯系起來。許多網友紛紛吐槽:「這玩意也叫藝術?難道是市場上普通的回收垃圾嗎?」
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音,作品的作者終于親自出面回應,揭開了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許是我表達得不夠好,作品看起來像一坨大垃圾,但它底下的電機是會動的,每一個紙板我都是親手切割、組裝的,為此我的腿上被焊條燙傷,甚至打了破傷風。造價真的不菲,花費了我兩萬多人民幣。」女學生的話語中透露著一份無奈和委屈。道歉的同時,她也解釋了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她的奶奶。奶奶喜歡收藏廢品,家中有一個房間專門存放她收集來的各種廢物,凌亂而密集。作者認為奶奶收集的廢品,雖然費時費力,卻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她攢的這些錢,也只夠我在北京日常生活的基本開銷,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她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超級蜂巢》試圖反映的是速朽品的概念:東西和人一樣,都會快速地腐朽與消逝。如同奶奶辛苦收集的廢品,以及那些不能適應科技變革的老一輩人,他們的付出與努力在社會迅猛變化中逐漸變得極不起眼。
盡管作者情感真摯,但她的作品在網友眼中依舊是一堆不值得一提的紙皮。有人質問:「這樣一堆紙皮造價還過萬,實在太貴了。」也有人擔憂:「她奶奶知道了會不會傷心?收多大一車紙皮才能賺到一兩萬?」
藝術作品是否被理解,是否被認可,這本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在這場爭論中,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一個女孩對家人、對過往時光的深深眷戀,以及她對不被理解的無奈和痛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