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陜西省咸陽市韓家灣,一群身穿志愿者背心的人,在村子里到處轉悠著,遇上村子里的老人時,還會彎著身子詢問著什麼。
在志愿者的中間,有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十幾個陌生人組成的隊伍在這個鮮為人知的小村莊里,顯得格外扎眼。
「老人家,你知不知道幾十年前,有一個13歲的男孩,曾經往博物館送過一個玉?」一位志愿者看見了樹下坐著的老人家,彎腰問道。
老人家眼神一凝,頓了頓,說道:「不知道,不知道。」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志愿者告別了老人家,轉身離開了。老人家望著他們離開,知道看不見志愿者的身影,老人家步履蹣跚地往家趕,一邊走一邊喊。
「小寶!小寶!快去找你表叔,告訴他有陌生人來尋你表爺,是為了幾十年前的玉,讓你表爺千萬別說是他撿的啊!」
聽完,一個小男孩飛快地跑了出去,很快便不見了身影。
真不知道,幾十年沒因為那玩意找上門來,現在找上來是為了什麼。停在原地的老人家想著,手里的拐杖跺地「咚咚」響。
這群人來到韓家灣的目的是什麼?那塊被撿到的玉又是什麼呢?
1968年,陜西省咸陽市韓家灣,一個十幾歲左右的少年,跑進家門,飛快地將書包甩在桌子上。
「爸!我出門啦!」少年清脆的聲音在農家小院里響起。
「注意安全啊良子!」回應少年的,是渾厚的男音。
「誒!我曉得啦!」少年的聲音漸漸遠去,只剩下些許回音,在小院回蕩。
少年名叫孔忠良,是陜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的一名中學生,今年13歲了。韓家灣的人家大多是侍奉田地的人家,多數人的家境都算不上太好,孔忠良家也是一樣。
孔忠良是個孝順孩子,幾年前,在放學途中孔忠良發現,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小水渠里,可以撿到不少泡釘子和銅麻錢。這些不值錢的小東西,積攢起來,也能給家里減輕一點負擔。
這天,放學后的孔忠良一如既往地拿著自己的小簍子,往水渠走去。一腳下去,接觸到的,是沁人心脾的涼爽。除了能夠補貼點家用之外,小水渠的涼爽,也是孔忠良孜孜不倦地理由。
他哼著小曲兒,在水渠里撿著自己的「小寶藏」們。突然,孔忠良看見了一個白花花的東西。那東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灰撲撲的石頭堆里格外顯眼。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孔忠良撿起了那個東西。拿起來才發現,除了孔忠良看見的一角,其余部分都被污垢包裹著,孔忠良拿著那東西,在水里涮了涮,又用手扣了扣,最終,那個中西的全貌,展現在他面前。
它的整體呈正方形,物體上方是一個像老虎一樣的生物,老虎身下則是一個底座,底座下凹凸不平,十分硌手。
但是它通體雪白,還掛著一些紅色的線條,拿在手里清涼溫潤。潛意識告訴孔忠良,這是個好東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