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有一處令人尋味的細節。
有一次,一個伙計的娘子宴請各房的大丫鬟。
論地位,是大太太吳月娘的丫鬟為首,可在席上,所有人都捧著潘金蓮的丫鬟龐春梅。
原因無他,因為龐春梅不好惹。
府里的人一旦冒犯她,她立刻破口大罵,西門慶有偏頗處,她也敢當面批駁。
仔細一想,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軟弱的人往往被人欺,不好惹反而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
所以啊,人寧可如狼狠,也別如羊軟。
1
軟如綿羊,只能任人宰割
作家周國平在《當你學會獨處》一書中講過一個無賴的故事。
這個無賴曾向朋友借過一筆錢,承諾幾天后還。
幾天后朋友催他還錢,他卻面色不快,理直氣壯地說:「你怎麼這樣計較,才幾天,就來逼債?」
朋友尷尬一笑,心想自己是不是過于苛刻,便按下不提。
在之后的幾年里,無賴買車買房,日子過得順風順水。
一日,朋友的母親生病住院急需用錢,不得已去討要,結果無賴卻嚷道:「你怎麼這樣計較,多久了,還念念不忘?」
最后,無賴不僅沒有還錢,而且逢人便說他的這位朋友吝嗇計較,不可深交。
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寫過這樣一段話:
有時候,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
你大度忍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人性就是如此,你越是步步退讓,對方越是肆無忌憚。
太過軟弱,只會任人宰割,處處被拿捏。
作家柏邦妮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能回到過去,給自己耿耿于懷多年的事情換一種結局。
小時候的她矮矮胖胖,做事笨手笨腳。
在一次體育課上,有個男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拿一個籃球砸在她的頭上,她雖委屈萬分,但選擇了忍氣吞聲。
然而從那以后,那個男同學便和他的小團體把她當作了受氣包。
體育課上,男同學嘲笑她跑步姿勢,還讓她去撿球,但從始至終,她都沒有反抗,而是下課后跑到角落,一個人默默哭泣。
被欺負久了,她開始懷疑自己,以至于她從小學到大學都抗拒上體育課,甚至到現在都害怕在別人面前做運動。
每當想起這段往事時,她都會問自己,如果當時還手了,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段屈辱的回憶了。
電影《黑名單》中有句經典台詞:
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就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有的心注定捂不熱,有的人注定喂不飽,你越軟弱,人家越是不把你當回事。
2
偶現狼性,才能保護自己
曾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別人欺負了你,你卻試圖用道德來感化他,他不會感激你的仁義,反倒覺得你是懼怕他。
因此面對傷害我們的人,不要一味地姑息容忍,偶現狼性,亮出獠牙,才能保護自己。
王陽明十三歲時,生母鄭氏去世,父親續弦。
繼母對王陽明心有嫌隙,所以處處找茬,稍微有一點小錯,就重罰他。
王陽明對繼母處處禮讓,但是繼母卻不依不饒,變本加厲。
忍無可忍的王陽明便想到一個招兒。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