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心懷漢室,志在天下,但一開始沒有實力,他只能隱藏起來,一副老好人的形象。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三顧茅廬,感動臥龍諸葛孔明,使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重情義,至使關羽,張飛,趙云等生死相隨。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下,隱忍大度,不動聲色,最終抱得美人歸。
後來,劉備得荊州,取西川,人生可謂一片光明,但因關羽駐守荊州,傲慢無禮,忘掉了諸葛亮的東和孫吳,北拒曹魏的囑托,至使吳軍偷襲,丟了荊州,在吳魏兩軍夾擊下,沒有得到部下劉封、孟達的救援,最終敗走麥城,被吳國大將呂蒙所殺。張飛要為關羽報仇,又因生性魯莽,鞭笞部下范疆、張達。導致部下不能忍受,反而被部下所殺,投降于吳國。劉備無法容忍關羽,張飛之死,不聽諸葛亮等大臣勸阻,為了仇恨,率軍攻打吳國,而不顧此時北方強大的魏國,最終被東吳都督陸遜,火燒連營七百余里,從此蜀國元氣大傷,劉備也郁郁而終。
人生在世,為名為利,有人主張堅持原則,寧折不屈,有人主張針鋒相對,你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你。很多人在小事上和別人爭個頭破血流,可以算得上是得不償失。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權衡利弊,他們重視大利,不奪小利,能夠忍受暫時的屈辱,磨練自己的意志,尋找合適的機會,只有忍受自己遭遇到的不公,對社會的不公,才能保全自己的名利。只有處變不驚,虛靜自守、才能有以靜制動、后發制人。
低調做人,收斂鋒芒,才能夠削弱別人對自己的提防和控制,特別是自己的處于劣勢的時候,這種做法更加能夠隱藏和保護自己,討好和麻痹敵人,這樣才有可能贏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