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多數焦慮的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豐富的「想象力」ADVERTISEMENT
疑心易生暗鬼,很多事越多想越易生事,不多慮的才是聰明人,想太多,不僅是一種折磨,更是一種災難。
有時,人雖閑著,可腦子卻在莫名其妙地胡思亂想: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未來該如何發展?
思來想去,越想越迷茫,不僅得不到任何答案,反而給自己徒增很多煩惱。
《黃帝內經》中提到:「思傷脾」。
思慮過度會使人產生揮之不去的負面情緒,感到煩躁、壓抑、郁悶,看不到生活的溫暖。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飽經滄桑沉浮,卻始終保持一種氣定神閑的恬淡姿態,秘訣就在于客廳里懸掛的一副對聯。
上聯:不思八九;下聯:常想一二;橫批:如意。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笑對人言的,不過一二,生活本不易,倘若庸人自擾,豈不自尋煩惱?
正如古訓所言:「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
思慮過度固然不好,但這并不意味著凡事都無需思考。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有適當的思慮是一種智慧,一件事是否需要思慮,取決于這件事的重要程度。
如果這件事舉足輕重,比如事關人生前途等,多想想并沒有錯,因為它可以幫助自己從多角度分析利弊,有利于走向成功。
相反,如果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或者結果無法改變的事,能少思考就少思考,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應該將有限的精力放在等待處理的大事上。
世上并非所有的事都需要細細去參悟,分清主次先后、輕重緩急,生活才會越過越輕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