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出征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選手名單已經出爐,其中男隊的三大主力王楚欽、樊振東、馬龍入圍不讓人感到意外,但P卡(替補)選手卻沒有如部分球迷所預料的授予19歲小將林詩棟,反而給了最近表現一般、今年已經三次輸外戰的梁靖崑,隨即引發爭議。
在許多人看來,2005年出生的林詩棟明顯比1996年出生的梁靖崑更有培養價值,那麼他為何還是沒能在這次P卡之爭中入教練組的「法眼」呢?個人認為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縱觀國乒歷屆奧運團體賽的P卡人選(陳玘、李曉霞,許昕、劉詩雯,樊振東、朱雨玲,王楚欽、王曼昱),無一例外都是已經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不俗成績的運動員,在奧運會開打前至少入選過世乒賽的團體陣容、實現了世界冠軍的夢想。
反觀現在的林詩棟缺乏類似的成績和經驗,世乒賽僅去年參加過雙打項目,世界盃唯一的單打之旅未能取得佳績,與剛提到的幾位前輩相距甚遠,自然難獲得教練組信任。
對國乒來說,奧運會是意義最重大的賽事,所以一切安排都要圍繞奪冠而去,至于年齡梯隊建設固然重要,但絕非主要目標。如果有年紀小、成績好的人選自然不錯,但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不必照顧新星。
林詩棟現在再風光,能和2008年時候的馬龍(已經是世乒賽男團冠軍、男單八強)比嗎?但當年教練組仍然選擇讓奧運雙打冠軍陳玘作為替補,由此可見年齡絕非第一考慮的要素。
雖然替補未必一定上,但如果上的話,教練組仍然要考慮他們的雙打配合問題,因為奧運團體賽非常重要的首盤就是雙打,這場球的輸贏對全隊的士氣都有很大影響。
客觀來說,梁靖崑的男雙實力也很一般,但他畢竟和王楚欽、樊振東、馬龍一起在國家隊的時間更長,平時也偶有合作,相互間會更加了解,而林詩棟比王楚欽尚且小了5歲,和樊振東、馬龍更是完全不同時代的運動員,如果真要替補上位配合雙打還是有些難讓人放心。
雖然林詩棟現在才19歲,但客觀來說,他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具備沖擊乒壇一線高手的實力,并且也確實贏過國乒的世界冠軍主力,然而直到2023年才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而且僅僅是出戰雙打項目,今年也是因為世界盃改規則才拿到單打資格。
對比張本智和、勒布倫兄弟等外協會小將的發展,林詩棟明顯要遲緩很多:如果連參加大賽的資格都拿不到,又哪里會有什麼大賽成績與經驗呢?國乒之前的用人是否太保守了點?
希望巴黎奧運會結束后林詩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爭取下個周期承擔起隊內的重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