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昕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教練們就被他的「另類」打法所吸引——他竟是個左撇子!
在這個右撇子占據絕大多數的球壇,左手持拍者少之又少,簡直是一股清流。
但是,這也許正是許昕未來的致勝法寶。
左手發出的側旋球路線與常規不同,往往讓對手防不勝防。
許昕就像一枚「奇兵」,打起球來揮灑自如,時而變化無窮,時而又出其不意,讓人防不勝防。
2001年,江蘇省乒乓球二隊主教練在一次比賽中無意間瞥見了這個天賦異稟的少年,立刻就被他別具一格的風采所折服,毫不猶豫將他收入囊中。
加入新球隊后,許昕就像一顆行星進入了新的軌道,在整個球隊里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天資過人、反應敏捷,再加上左手持拍的特色,不少師兄都自嘆不如,簡直就是望塵莫及。
不過,這個看似「無往不利」的少年也有一個小小的壞毛病——太過懶散,打球時「軟綿無力,毫無生機」。
幸好,兩年的勤懇磨練讓許昕褪去了這層稚嫩外衣,他迅速成長,很快就達到了一往直前的境界,打入了世界青少年乒乓球賽的賽場,并拿下了不少令人熱血沸騰的冠軍頭銜。
2006年,許昕有了更大的舞台——他被國家隊正式收編,與馬龍等未來的拳友一起,開始了師從秦志戩的新征程。
對于這位教頭來說,許昕就像一塊上好的璞玉待雕琢,他與自己曾經的打法別無二致,看到許昕就如同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倍感親切。
秦志戩對這個打法類似自己的弟子贊賞有加。
但時任主教練的劉國梁則對許昕的「舞台習慣」頗有微詞——「打球太喜歡搖頭晃腦,怕是在云中漫步」。
話雖如此,可這正是許昕獨樹一幟的風格所在。
他就像一位舞者,在球場上起舞翩翩,只是動作與眾不同罷了。
不過,自信的許昕對此理直氣壯:「這就是我的風格,有什麼問題嗎?」
更奇特的是,雖然他近視達300度,卻從不戴眼鏡就能看清球路,簡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一雙慧眼所見皆是精準無比的弧線和旋轉。
果真是「絕世的打法」。
在名帥們的悉心調教下,許昕很快就成為國手中最杰出的一員,和張繼科、馬龍并稱為「國乒三劍客」。
這個曾經只會東游西蕩的少年,終于在成熟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而就在這個巔峰時期,他的私人生活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開端。
2009年9月的一個普通日子,許昕和隊友們一同用餐,無意中遇到了離隊兩年的舊識——姚彥。
姚彥是位乒乓球運動員,比許昕年長兩歲,曾與他在上海隊是隊友關系,但除了球場之外,兩人從未有過交集。
原本也就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重逢,卻為許昕的人生帶來了意料之外的轉折。
這頓飯后的一場偶遇,卻讓許昕心癢難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