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天龍八部》最好的一點,就是及時結尾了,不然虛竹和段譽的結局,怕是讀者們接受不了。為何會這樣說?因為這部小說本就是一部悲劇。
天龍是一部和佛學息息相關的作品,佛家講的是眾生皆苦,反觀段譽和虛竹,這二人仿佛開掛一般的人生,甚至讓讀者都羨慕不已,哪來的苦?
原因就是金庸及時止筆了,就是為了照顧讀者的情緒。要知道喬峰在30歲之前也是意氣風發,一帆風順,更是成為了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北喬峰」。
然而30歲之后的喬峰,氣運一落千丈,最終落得了個魂斷雁門關的下場。虛竹和段譽就像30歲前的喬峰,氣運正隆,可以說一路走來全靠運氣。
當氣運到達頂點后就會極速轉下,步了喬峰的后塵。虛竹後來的結局就是被人所殺,而段譽的結局更是生不如死,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金庸小說有個特點就是遵循歷史觀的發展,這也是為何強如郭靖這般高手,最終也只能飲恨襄陽的原因。畢竟歷史上大宋被大元取代,這是注定的。
金庸的作品除了遵循歷史外,他筆下許多角色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就說段譽吧,他在歷史上原型就是大理宣仁帝段和譽又名(段正嚴),其父也叫段正淳。
在歷史上,段譽早期還可以是一位不錯的君主,更是愛民如子,然而最終卻被權臣高氏架空,落得了個出家為僧的下場,這就是變相的囚禁。
可能有的讀者會說了,段譽武功那麼高,怎麼會被人逼成這樣呢?段譽武功雖高,但是心地太過善良,做一國之主他就不適合,所謂慈不掌兵。
人家想算計段譽太容易了,段譽若是選擇隱居,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也就罷了,他做了君主結局注定不會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