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是一種類似于腰帶的深海魚類,靠著自己的力量,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第每年帶魚都會出現在年夜飯的飯桌上。
對于很少見到「海鮮」的內地人而言,選擇帶魚是一個知識的盲點,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帶魚不僅有大有小,有長有短,還有黑色和黃色的眼睛,價錢也有很大的差別,而在家里吃起來,買不好味道就會更差。
其實,帶魚也分很多種,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選擇最好的帶魚:究竟如何選擇最新鮮的帶魚呢?了解了這些,就可以少花冤枉錢了。
1、產地、品種不同
這種帶魚的產量很高,不會因為捕撈而耗盡,這是因為帶魚的分布比較廣泛,所以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國內的帶魚主要有三類,分別是白帶魚、南海帶魚、短帶魚,而人們買的最多的是白帶魚。
白帶魚依其眼色可分為「黑眼魚」與「黃眼魚」,其中黑眼魚主要產于黃渤海及東海一帶,例如遼寧大連,渤海灣,浙江舟山,其地理位置較北方,故有「北方帶魚」之稱。而黃眼帶魚,則是南海一帶的特產,東南亞和非洲的帶魚,大部分都是黃色的,可以說是南方的帶魚。
2、外形不同
北系帶魚是黑色的,而南方系帶魚則是黃色的,只是它們的眼睛不一樣,在外觀上也有細微的差別。北方黑眼魚的腦袋很短,身體很長,大概有三到四根手指的寬度,四十到六十公分的長度,背部的尖刺是銀白色的。
南系黃眼帶魚個頭整體偏大,下顎較大,身體相比北系帶魚要肥厚不少,身寬也達到了五指左右,身長有的則能達到一米左右,脊背刺呈淡黃色。
3、口感不同
黑眼帶魚生長的海域,水溫較低,因此帶魚的生長周期較長,皮薄肉緊實,吃起來也比較鮮嫩細膩,腥味比較小無需做太多處理,適合清蒸、紅燒等不同做法。
黃眼帶魚生長的海域溫度偏高,常年水溫在20度以上,再加上水壓和海水鹽度的不同,帶魚攝入量多,生長速度也會加快,所以個頭比較大,肉質也相對松散粗糙,吃起來不如黑眼帶魚鮮嫩可口,腥味也大,更適合腌制后油炸、或是偏重口味的燒制。
如果是對魚肉的口感要求高的,建議選擇黑眼帶魚(白眼黑眼珠帶魚),價格會略貴一些,但口感和味道都沒得說,怎麼烹飪都好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