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張嘴,這是剛煮好的海鮮湯,當心燙啊思琦。」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媽媽在給還不會自己吃飯的孩子喂飯,
可坐在對面的,赫然是一個馬上要成年的女孩子,她在母親的照料下,一邊玩著手機,一邊頭也不抬地張嘴等著喂飯,宛如一個「巨嬰」。
已經16歲的劉思琦,不會自己穿衣,不會自己吃飯,什麼都要人幫忙,每天的開銷卻大得驚人,一天就能花掉幾萬塊錢。
劉思琦是如何被「養成」這樣的?如今她又過的如何?
中國遼寧盤錦一高檔小區內,住的人全部都是非富即貴,光是停車場停放的高檔轎車都令人目不暇接,劉家,就住在這里。
劉思琦是一個「00后」,2001年出生,父母生她的時候年齡已經偏大了,所以對劉思琦可謂是百般寵愛,生怕磕到碰到。
即便後來劉思琦有了一個弟弟,她的父母對她仍舊是寵愛萬分,一點也沒有說「偏愛」哪一個人,可是這樣的「寵愛」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父母都經商,生意繁忙,一年到頭能待在家里有個把月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因此每次回家,倆人都十分想念孩子。
「來,這是媽媽給你買的」、「女兒,這是爸爸給你的零花錢」,每次父母回到家,劉思琦都能收到許多禮物和金錢,這是父母對她彰顯愛意的方式。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在劉思琦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不正確的金錢觀念,甚至價值觀念,她後來之所以養成「橋橫跋扈」的性格,和她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一開始的時候,劉思琦父母曾請了好幾個保姆,專門在倆人不在家的時候照顧兩個孩子,可一段時間過后,倆人又覺得保姆不太靠譜,不一定能照顧好,所有想出了一個辦法。
將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請來,給他們開著工資,讓他們負責照顧好劉思琦和弟弟的生活起居,這樣一來,倆人才放心地忙生意。
姑姑和小姨平日里照顧劉思琦穿衣吃飯,叔叔和舅舅則充當保鏢和司機,一有什麼劉思琦只要喊一聲,姑姑或者小姨就會立馬趕來。
除此之外,劉家還請了幾個保姆,專門負責打掃衛生,劉思琦做什麼都不需要親自動手,吃飯有人喂,穿衣服不用動手,就連修剪指甲,都要姑姑或者小姨來弄。
父母的初衷是「照顧」好女兒的生活起居,卻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卻養成了劉思琦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
在家里還好,大家都是劉思琦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所以對她都是百依百順,可到了外面,她的這種「大小姐」脾氣就沒人再慣著她了。
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劉思琦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經常反映劉思琦在學校經常摔東西,發脾氣,而且做什麼都不愿意做。
可意外地劉思琦的「同學緣」卻挺好,許多同學都愿意和她玩,那是因為劉思琦十分「大方」,每次和同學們出去玩都會買很多東西,而且很舍得花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