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雷洪還不是影帝,也還沒成為「男人的夢想」,那會他只是一個窮小子,干著雜工和體力活度日,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窮得連媳婦都討不到。
誰也沒想到,其貌不揚的雷洪,會在後來逆襲成功,進軍演藝圈大器晚成,躋身影帝行列。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曾經窮得連老婆都娶不到的他,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男人有錢就變壞」,在功成名就后開啟了「韋小寶」般的生活,「三妻四妾」同住一屋,和諧相處數十載。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1968年那會,雷洪只有18歲,碌碌無為,心中沒有什麼宏圖大志,對將來也沒有任何規劃。
因為家境貧寒,兄弟姐妹眾多的緣故,雷洪很早就輟學了,早早步入了社會,靠做體力活賺錢,為家里減輕負擔,補貼家用。
18歲的年紀,本應是最好的年紀,但對雷宏來說卻是得過且過,每天渾渾噩噩,日復一日,沒有盼頭,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
如果不是因為娶不到媳婦,被村里人恥笑,被身邊的人看笑話,也許雷洪根本就不會輕易改變現狀。
那個年代,普遍都結婚比較早,雷洪在外面打了好幾年工,轉眼已經二十多歲了,不僅錢沒攢到,而且婚姻大事也沒著落,別說婚姻大事了,甚至連女人的手都沒牽過,免不了被人說閑話。
父母也有托人給雷洪介紹過對象,但人家姑娘根本看不上他,一來是雷洪家里實在是太窮了,毫不夸張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窮點就算了,雷洪的兄弟姐妹一大堆,雷洪自己打工賺到的錢還要寄給家里補貼家用,試問哪個女孩愿意「貼錢」嫁過去伺候和幫襯他家里一大幫人呢?
二來是雷洪長相平平無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并且居無定所,工作也不穩定,嫁給他就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熟人沒少幫雷洪說媒,但人家一聽他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連忙擺手拒絕,不帶一絲猶豫。
眼看比自己經濟條件好的同齡伙伴都已經結婚生子,雷洪心中煩悶不已,可又無可奈何,畢竟沒學歷又沒有一技之長,實在想不出怎樣才能出人頭地。
雷洪只能借酒消愁,結果可想而知,到頭來只有愁更愁。一次喝酒時,雷洪和好友訴說心中的苦悶,好友勸說他改行,看看能不能在別的方面尋出路。
其實雷洪也有想過改行,可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自暴自棄地對好友說道:「改行?我能做什麼呢,沒學歷,又沒有技術,能找到體力活就不錯了」。
「要不你去歌仔戲劇團面試群演試試?萬一得到賞識,或者紅了呢?」好友的一句話,點醒了雷洪。
當時台灣本土盛行歌仔戲(以閩南歌仔(錦歌)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有很多歌仔戲劇團到處招募群演和有這方面天賦的人,對學歷和外形要求寬松。
秉著死馬當活馬醫的理念,雷洪跑去了各個歌仔戲劇團面試當演員,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雷洪處處碰壁,希望渺茫,一度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