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只重視物質,而缺乏任何感情的年代。
戀人之間,會為了利益的沖突而一拍兩散;夫妻之間,會為了個人的小算盤而走向失婚;哪怕是父母和孩子,也容易為了某些矛盾、沖突,而成為仇人。
感情,為什麼會變得如此脆弱呢?感情脆弱的根源,就在于人性的善變、唯利是圖。所謂「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就是這個道理。
夫妻之間鬧矛盾成為仇人,還能理解。為什麼連父母和孩子,也會成為仇人呢?不是說,養兒防老的嗎?
以前,是養兒防老,如今,是養老防兒。時代,早就變了,人,自然也變了。
父母和孩子,會不會成為仇人,看這3個細節你就清楚了。
一、觀念上,是否存在水火不容的情況。
父母和孩子,屬于截然不同的兩代人。父母有父母的老一套,孩子有孩子的新一套,這兩套東西,都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的兩套觀念,倘若混雜在一起,就容易爆發日常生活的矛盾和沖突。
比如說,孩子認為這個崗位不錯,父母認為這個崗位不好,你不讓我,我也不體諒你,雙方的仇恨種子,也許就逐漸生根發芽了。
尤其是同一屋檐下的父母和孩子,低頭不見抬頭見,不是今天為了這些事吵架,就是明天為了那些事對著干,你想想,這關系,能好嗎?
父母健康的時候,孩子有可能遷就父母。隨著父母老去,或者父母臥病在床,孩子不就有可能做出「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事了嗎?
兩代人的觀念隔閡,是無法消除的,只能盡量緩解。如果連緩解隔閡都做不到,我想,父母和孩子,大機率會淪為仇人。
二、父母的控制欲望,是否特別強烈。
有一個心理學名詞,叛逆心理。意思是,你越是讓他做什麼,他越是不聽你的,反而還會跟你唱反調。
叛逆心理,其實是很正常的,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叛逆過呢?但是,極端的叛逆心理,就顯得有點不正常了。
在父母控制欲極強的家庭當中,父母啥都管,不給孩子任何發揮的自由和空間。對于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孩子在長大之后,只會對父母產生仇視和厭惡的心理。
聽到過一些孩子的發言。有的孩子說,現在我沒錢,還聽父母的話。等我有錢了,我絕對不會再被他們控制了。
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太多了。根源在于,無數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強,將孩子當成了附屬品,想怎樣操控就怎樣操控,讓孩子在心中埋下了「反抗」的因子。
身為家長,沒必要有過分強烈的控制欲望。該讓孩子自由發揮,最好讓孩子自由發揮。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選擇,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干擾下一代人的選擇。
三、錢財方面,是否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丘吉爾說過,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這番話,不僅適用在朋友之間,如今還適用于父母和孩子之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