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創意菜譜
生活知識
肉食菜譜
素食菜譜
湯羹菜譜
主食菜譜
甜點飲品
食材購買
食材相剋
全部
    
冬天,吃花生栗子不如吃它,多買些放冰箱凍起來,隨吃隨取!
2023/11/18

冬天的到來,讓人們開始尋找那些可以溫暖身體、滋補身心的食材。其中,花生和栗子是人們常常選擇的傳統食材。但實際上,還有一種食材在冬季同樣具有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的口感,那就是銀杏果。



在這個季節里,吃花生栗子不如吃它,放冰箱凍起來,隨吃隨取,既方便又省事。


【推薦食譜①——銀杏果炒雞胸肉】



準備食材:雞胸肉半塊、銀杏果適量、胡蘿卜半根、黃瓜半根、熟白果適量、鹽、雞精、料酒、生粉、胡椒粉等調料。


制作步驟:

1.將雞胸肉切成丁狀,加入鹽、料酒、雞精、胡椒粉和生粉,再加入5ML冷水一起抓至發粘后,表面倒入少許油腌制備用。

2.胡蘿卜和黃瓜切成小丁,熟白果備用。

3.燒熱油鍋后,加入腌制過的雞丁,翻炒至全部變白后撈出備用。



4.用剩余的底油繼續加熱,加入胡蘿卜丁和黃瓜丁翻炒1分鐘。

5.加入炒好的雞丁和白果,快速翻炒均勻。

6.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鹽和雞精等調料,快速翻炒均勻即可。



烹飪小貼士:

1.雞丁需要先用鹽等調料腌制一段時間,這樣炒出來的雞肉更加入味。

2.銀杏果要先煮熟或者烤熟后再加入炒菜中,因為銀杏果含有一定的毒性,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才能食用。

3.炒菜時要注意火候,不要炒得過久,以免影響口感和營養價值。

4.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辣椒或者姜蒜等調料增加口感。


【推薦食譜②——鹽焗銀杏果】



準備食材:銀杏果(白果)100克、粗鹽2斤、清水200毫升。


制作步驟:

1.銀杏果去除外殼,清洗干凈,控干水分備用。

2.準備粗鹽和清水,按照5:1的比例混合均勻。

3.在電飯鍋中鋪上一層粗鹽,然后將銀杏果放在粗鹽中間。



4.倒入混合好的鹽水,注意水位不要超過電飯鍋的最高水位線。

5.蓋上電飯鍋的蓋子,按下煮飯鍵,待煮飯結束后,用鏟子將銀杏果翻動一下。

6.再次按下煮飯鍵,繼續煮至銀杏果熟透即可。



烹飪小貼士:

1.銀杏果的外殼有毒,必須去除干凈。

2.鹽焗銀杏果的過程中,不要使用油或者水,否則會降低口感。

3.煮好的銀杏果可以撒上一些鹽和味精調味,也可以加入一些辣椒粉或者五香粉增加口感。

4.如果想要更入味,可以在煮好的銀杏果中加入一些調味料拌勻后再食用。


【推薦食譜③——白果小米粥】



所需材料:白果10克,小米100克,水適量,冰糖少量。


制作步驟:

1.將小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

2.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然后撇去上層浮沫。

3.改小火煮20分鐘。



4.再加入白果繼續煮15-20分鐘直至粥稠。

5.加入冰糖調味,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6.盛入碗中,撒上葡萄干即可食用。



銀杏果有一定的毒性,通常不建議直接食用,但其毒性可以溶于水,加熱后可以被破壞。因此,如果想要食用銀杏果,可以去除種皮、胚芽,煮熟后再食用,另外,為確保飲食安全,我們在食用銀杏果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去除毒性部位:

銀杏果的種皮和胚芽含有氫氰酸等有毒物質,因此在食用前必須去除。可以將銀杏果放入開水中煮沸,約5-10分鐘后撈出,用刀背將銀杏果輕輕拍破,剝去外殼,用手指輕輕擠壓果仁,將里面的胚芽去除。



二、適量食用:

銀杏果雖然營養豐富,但是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質,不能過量食用。一般來說,成年人每次食用量不宜超過10顆,兒童則不宜超過5顆。此外,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最好不要食用。



三、存放:

銀杏果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避免受潮發霉。



總之,在食用銀杏果時需要注意以上幾點,才能保證安全和健康。同時,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和飲食食譜,可以讓銀杏果更加美味可口。讓我們一起享受銀杏果帶來的豐富營養與獨特口感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這才是炸酥肉正宗做法,調面糊是關鍵,外酥里嫩,酥脆不回軟
2023/02/23
調稀芝麻醬,有人加水,有人加油?教你3招,5分鐘變細膩,特別香
2023/03/07
男人過了50歲,這3種「含鋅」食物,建議每周吃2次,解春困精力足
2023/05/31
夏天熱流汗多,5種「補水菜」要多吃,補水又潤腸,舒服過夏
2023/05/30
過年炸東西,教你4種「萬能脆皮糊」,炸啥都很酥脆,久放不回軟
2023/02/23
煮雞蛋時,不要用清水煮,多加兩種料,蛋殼一剝就掉,嫩滑又好吃
2023/03/05
白切雞直接水煮又老又腥?想要皮脆肉嫩,這4個步驟是「關鍵」
2023/03/04
天氣炎熱,教大家如何制作10道開胃爽口的涼拌菜!超詳細做法!
2023/06/06
蒸發糕時,只需多加這關鍵一步,不僅蓬松如面包,而且營養更健康
2023/03/10
建議中老年:少喝白粥,多喝4道家常湯,好喝營養高,越喝越健康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