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存在著一種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的蝙蝠。
它們依附在龐大的野馬身上,利用它們鋒利的牙齒,吸食著野馬的血液,野馬只有憤怒和狂奔,但還是無濟于事,無法擺脫。
當蝙蝠飽餐一頓后,就會離開野馬。然后野馬會逐漸疲憊并最終死亡。
但研究人員發現,吸血蝙蝠的吸血量實際上非常小,不足以導致野馬死亡。
野馬的真正死因是它們自身的憤怒和狂奔,這就是所謂的「野馬效應」。
01
雖然野馬可能無法擊退蝙蝠,但如果它能冷靜處置,可能僅僅是失去一點血液。
野馬傻嗎?
著名法國球星齊達內,在2006年世界盃的決賽中,率領當時如日中天的法國隊大戰意大利。在常規的90分鐘,兩隊踢成了1︰1。在加時賽的第7分鐘,齊達內卻沒有忍住意大利馬特拉齊的挑釁,直接以以頭槌頂向對手,被紅牌罰下。齊達內作為法國隊的絕對核心,他的離場對法國隊來說是致命的。最終法國隊黯然敗走,意大利高奪世界盃。
齊祖像不像被蝙蝠激怒的野馬?憤怒讓他喪失了理智,采取了最不妥當的應對方法,釀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02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宛如被吸血的野馬,只是因為一件小事,就情緒失常,大動肝火。
甚至,有時候我們既是被傷害的野馬,同時又是升級勢態的蝙蝠。
妻子回到家,發現丈夫拋下了所有的家務,坐在沙發上打游戲,氣不打一處來,開始了訓斥與數落。丈夫如同野馬一般,非常生氣,覺得妻子是在無理取鬧。他又變身成了挑釁的蝙蝠,開始找妻子的不是。隨著雙方不斷在野馬與蝙蝠之間轉換,爭吵也不斷升級。
這種不必要的情緒波動,給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傷害。
很多時候,中傷我們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面對事情過澈的情緒和反應,而這正是「野馬效應」在生活中的體現。
03
生活中總是有太多的不如意,總有無數的的困難需要面對。
但那些外界的因素,往往不足以致命。
有太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
導致危機產生的真正原因,更多是我們內在情緒的失控。
情緒可能會受到了外界的刺激而產生。但歸根結底,還是自身選擇的結果。
外在的人和事,對我們影響的程度,取決于我們自己對它們的定義和態度。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困難和煩惱時,要冷靜下來,用平和的情緒去面對事情、去解決問題。
保持住自己的理智,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去處理,減少因為過激情緒對自己造成的損傷。
04
情緒是人的本能,沒有人可以拋棄情緒去活著,沒有情緒的那是機器。
但我們可以做適當的控制,并形成習慣。
(1)遇事先緩緩,不在沖動的時候,做任何決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