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6年,香港「麗池空軍俱樂部」搞了一場泳裝競演秀。男人們聞風而動,以為可以大飽眼福。結果2000多人在太陽下暴曬了3小時,看到的只是「胖碩的體格、萎黃的面孔、松弛的線條」,大呼上當。
這就是首屆「港姐競選」的盛況。搞這場選美,是因戰后空氣凝重,百廢待興,為給香港注入些鮮活。
由港督夫人親自加冕后,冠軍李蘭拿到了價值上千港元的金表,還踏入演藝圈,成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女主之一。選美改命的基調,就此定下。
「看圖識字」
第二年,「空軍俱樂部」搖身一變,變成了「花園夜總會」。操盤的是有「香港杜月笙」之稱的李裁法。
夜總會有泳池、舞廳、酒吧,夜夜笙歌,堪稱獵艷勝地。李大佬搞選美,自然不是為給香港做貢獻,主要是打廣告,收門票錢。結果當屆參選者,報名18人,到場才4人。
那屆冠軍叫吳丹鳳。演了電影《豪門春色》,嫁給鐘表大王,成了闊太。舞女們也跟著動心思。可第三屆冠軍,是李大佬的契女,被吐槽內定。
這麼一搞,大家都沒興趣了。直到1952年,美國搞環球小姐競選,把香港邀請為參賽區之一,港姐選美的熱度才回來。這是為港爭光,要去國際上代表香港臉面,可馬虎不得。港姐賽程,由此變得正式、莊重。分出了初、復、決三程,要穿便服、泳裝、禮服,賽程長達一個月。
可不能讓一大幫老爺們圍著泳池亂摸了。
「早年的港姐加冕」
第一個赴美為港爭光的港姐是21歲的但茱迪。人家不是舞女、陪酒,是導演但杜宇的千金。但導拍過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盤絲洞》。但茱迪奪冠后,帶著40套禮服去美國,拿下環姐殿軍,還參演好萊塢電影,為香港爭了口氣。自此,港姐選美不再是夜場女孩兒們博機會的舞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