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雨云間》劇中,三番五次地強調,姜家最疼愛姜梨的人是祖母。
然而,劇已過半,我始終get不到祖母對姜梨的愛,總覺得祖母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有她的算計。
直到重新刷劇,看到祖母對姜梨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句話時,更加印證了我對祖母的看法:
表面看著真誠可親的祖母,真的是全劇最虛偽的那個人。
1.
姜梨歲試奪魁,進宮參加學子宴,季淑然聯合妹妹麗妃,設計讓姜梨和葉世杰酒后 si 會。
結果,姜梨識破詭計,反而將計就計,導演了姜玉娥和周彥邦 si 通,姜若瑤前去捉 jian 的大戲。
回到姜府,季淑然和姜家二房惡人先告狀,說姜玉娥和周彥邦的事,是姜梨設計陷害他們。
姜梨以一敵眾,雙方在祖母面前爭論不休。
被季淑然一伙兒反咬一口,姜梨據理力爭,逐條辯駁,就是想讓祖母明白其中的是非黑白,好能給她一個公道。
可是,祖母是怎麼說的呢?
「此等家丑你們有何臉面爭吵?傳揚出去讓人知道,一族姐妹互潑臟水,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木已成舟,是非對錯有那麼重要嗎?」
祖母根本不在意爭吵的原因,更不在意誰是誰非,誰對誰錯,她只在意這件事會不會讓家族蒙羞。
家里頭亂成什麼樣無所謂,但不能讓外人看了笑話。
祖母簡直就是《知否》里的女版紅狼,最愛的就是臉上那一層皮,最會的就是拿棍子和稀泥。
然而,等季淑然一伙兒離開后,祖母竟然還溫情脈脈地對姜梨說,「你是不是還信不過我這個祖母?以后不管什麼事,你都可以告訴祖母,我不是那種是非不分之人。」
剛剛還說是非不重要,這時又說自己明白是非,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不覺得可笑麼?
2.
最后,祖母得了便宜還賣乖,埋怨姜梨,「你什麼都不告訴我,只能讓人先一步提盆潑你滿身臟水,事后再來澄清,再和那個潑水的人好一通你死我活。」
先告訴了她,又能怎麼樣呢?她會為姜梨主持公道嗎?她在意姜梨是否受委屈嗎?
就像十年前,季淑然給姜梨安了個「弒母殺弟」的罪名,被送去貞女堂受罰,她有為姜梨伸冤嗎?
她壓根不在意事情的真相,她只在乎姜梨有沒有給姜家丟人。既然如此,事前告知和事后澄清有什麼區別呢?
結果還不都是她的那句話,「都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到頭來這委屈你還得咽下去。
」
這個時候知道一個家族同氣連枝了,當年姜梨背負罵名的時候,她咋不說「一損俱損」呢?難道姜梨不是姜家人嗎?
偏偏姜梨歲試奪魁,受到皇帝褒獎的時候,來提醒姜梨「一榮俱榮」,讓她不要忘記她是姜家人的身份。
3.
姜梨在貞女堂十年,無人問津,祖母不過是象征性地送點東西過去,但壓根不管東西有沒有送到姜梨手上。
柳夫人能去得了貞女堂,薛芳菲也能混進貞女堂,說明貞女堂沒有那麼難進。
祖母若是真心實意,為什麼不派個得力的心腹把東西親自交到姜梨手上呢?
可見,祖母給姜梨送東西,不過是做給別人看的,讓別人知道她還惦念著她的孫女,免得落一個冷漠刻薄的名聲。
真正的姜梨在臨死前曾說過,「我恨姜家的每一個人,我就算在地底下,也要詛咒他們每一個人不得善終。
」
這里的「每一個人」,自然也包括祖母,真姜梨早就看透了祖母的虛偽。
在姜家,沒有人真心實意地疼愛姜梨,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祖母嘴上說著疼愛孫女的話,但她不會為了姜梨得罪自己的兒子、兒媳。
她所謂的疼愛,不過是「端水大師」維護家族團結的手段;不過是權衡利弊之后,不得不選擇的結果。
祖母的「愛」,哪怕是虛情假意,都是需要先提條件的,那就是你不能破壞姜家的聲譽,如果能為姜家爭光那更好。
否則,什麼愛不愛的,馬上全盤收回。
看來看去,祖母才是全劇最虛偽的那個人,明明不愛,還非要跟姜梨演一出祖孫情深的蹩腳戲。
——END——
圖片來源網絡,特別致謝,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