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是奉俊昊根據韓國三大懸案之一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的犯罪懸疑片,有很多人說它是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一部由韓國國寶級演員宋康昊主演、常年來在類型片實踐上有著豐富經驗的奉俊昊執導,二人聯手呈現了這樣一部經典作品。影片在懸念設置、人物塑造、主旨呈現方面都是極為成熟的。
1986年,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熱得發昏的夏天,在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尸,早已發臭。小鎮警察樸探員和漢城來的蘇探員接手案件,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尸生前被強奸過。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樸探員和搭檔曹探員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征的小青年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并未在此處停止。
首先,影片采用線性敘事的方式來講述罪案一件又一件的發生過程,情節環環相扣,一步一步讓觀者對罪犯犯下的一一罪行感到憤怒,同時也展露出辦案過程的無力與艱難。在線性敘事下,情節環環相扣,使兩位主人公的心態和行為逐漸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影片深刻的主旨和對人性的探討由此展現。
其次,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相當成熟,樸警官與蘇警官兩人最初的辦案風格和人物性格截然不同,但在罪犯一次又一次的殘忍行徑之下,兩人的行為和性格發生了顛倒,進一步展現出一種無力與絕望感。
最后,在主旨呈現方面,韓國電影往往會揭露社會現實的丑惡,這部影片通過首尾呼應的形式,表達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邪惡」「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罪犯」的深刻思考。此外,影片中出現的抗議、游行又何嘗不與韓國的政治掛鉤呢。
真實事件改編,拍的也真實,但是真實即殘忍。數十名受害者,僅有一名幸存。故事發生在1986年的韓國小鎮,影片上映于2003年,而犯罪嫌疑人李春才,2019年才被抓到。
電影結尾的鏡頭太絕了!宋康昊直視鏡頭,或許兇手就坐在影院里,看著這部因他而寫的電影,與熒幕里的探員四目相對!!汗毛豎起!太遺憾了!
「嫌疑人很普通,普通到在人群里根本看不出他有什麼不同!」
在我看來,影片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影片在環環相扣的懸念設置下,還具備了對人性所具有的復雜性的探討以及對于人性的丑惡一面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