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狀況最近討論度很高。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沒有恢復經濟的現實,都引發了公眾關注,畢竟是關乎切身利益的復雜的經濟問題。
很多人說感受到了日本經濟的低迷,因為日元貶值、工資停滯、國際競爭力下降等,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什麼叫貧困。日媒也報道了日本的貧困狀況,還真是嚇人一跳!
貧困的定義有很多,大致可以分成2類。一類是絕對貧困,指的是不能維持衣食住行等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一類是相對貧困,指的是與該國平均標注相比,不足以正常生活。
2022年9月,世界銀行將每日「2.15美元」定義為「絕對貧困線」,也就是說,每天生活消費在2.
全世界人口約80億,絕對貧困人口約占8%,大多存在于非洲國家。日媒認為自己作為發達國家,幾乎沒有絕對貧困的狀況。
而相對貧困,指的是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平均收入一半以下的情況。
日本厚生勞動省曾公布過「相對貧困」標準,將收入在「130萬日元」以下的情況,定為相對貧困狀態。
日本的相對貧困率約為15%,也就是說,每6人中就有1人處于貧困狀態,其中單親的母子家庭比例尤其高。
為什麼母子家庭特別容易貧困呢?
日本NHK曾采訪過女性經濟貧困問題,發現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在精神上和金錢上都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她們更容易陷入經濟拮據的狀態。
19歲的友美,在單親家庭長大。她的父親在她小學一年級時去世,她和母親以及2個妹妹一起生活。她還有個哥哥,不過哥哥成年后就自己搬出去住了。
她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后外出工作,在煤氣公司的客服中心上班。工作是臨時工,分為白班、夜班和幾天一次的住宿值班,工資低,時間長,艱難地養活4個孩子長大。
這份工作,也是母親付出了很多努力爭取到的。她找工作時考了很多證書,但因為年齡和孩子們的緣故,她被很多工作機會排除在外,只能從事臨時工或四處打零工。
母親的身體不太好,患有慢性病,有時需要臥床休息,因此家里收入不穩定,生活異常窘迫。
作為長女的友美,很早開始就包攬了家務,讀中學后要同時讀書、打工、做家務。這種情況下,她很難成績好,沒有考上普通高中,進入了函授高中。
高中畢業后,友美原本想當牙科護士,但學費太貴放棄了,後來選擇當幼師。幼師專科學校的夜間課程便宜,入學金5萬日元,每個月的學費8萬日元。友美決定申請10萬日元的助學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