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錦賽期間,7屆世錦賽冠軍亨德利與凱倫·威爾遜以及肖恩·墨菲一同探討了擊球技術。
今年,凱倫·威爾遜首次奪得世錦賽冠軍(決賽18-14擊敗杰克·瓊斯),盡管一些評論人士和球迷覺得他在今年世錦賽的晉級之路和奪冠難度相對較易,但也肯定了他在比賽中穩定的發揮和始終如一的競技狀態。

亨德利作為受邀嘉賓,將他的播客節目「Cue Tips」帶到了比賽現場,以便和球員們交流賽場內外的事情。
當談到常見的擊球技術之一——使用架桿的熟練程度時,2005年世錦賽冠軍墨菲笑稱凱倫·威爾遜是使用架桿最出色的球員。
不過亨德利卻似乎認為墨菲自己才是使用架桿器最好的那個。

盡管墨菲謙虛地不接受這一贊譽,但他隨即與亨德利進一步探討了使用架桿擊球時最穩定的幾位頂級球員。
要知道,使用架桿擊球時失誤率頗高,球員若想先保證準確進球,再精確控制白球和目標球的走位,其難度可想而知。

「奧沙利文、馬克·威廉姆斯都非常擅長使用架桿且成功率很高。」
亨德利和墨菲齊聲說道,而亨德利還特別點評了墨菲出色的架桿技術:「我覺得你使用架桿擊球時和用手架擊球沒什麼區別,這非常難得,這也是我判斷球員能否用好架桿的一個基本標準,你已然擁有極高的架桿水平。」

墨菲補充道,小時候因為身高不夠而練習使用架桿,久而久之讓他如今能夠近乎完美地運用架桿,而且他會形成更為扎實的架桿基礎從而愈發穩定。
墨菲還認為,包括希金斯和奧沙利文在內的許多頂級球員,都是在剛開始學習斯諾克時就培養起了他們日后強大的架桿技能,比如奧沙利文,他在七八歲打球時還經常踩在一個大箱子上。

凱倫·威爾遜也加入了討論,與墨菲的觀點一致,他也覺得使用架桿不光要穩定,還需要技巧。
正如墨菲所說,球員在無法使用手架擊球時才需要用架桿來擺脫類似高爾夫球比賽中的「各種陷阱」。

所以如果一位球員未能掌握過硬的架桿技術,因害怕使用架桿而刻意調整白球走位,就會弄巧成拙,因為白球接下來的走位會逐漸偏離且更具難度,最后可能不得不中斷進攻。
因此,好球員不應懼怕在任何球形中使用架桿,這充分體現了架桿技能的重要性,標準斯諾克球桌長達3米多,無論哪位球員都無法避免在比賽中使用架桿。

凱倫·威爾遜對亨德利說:「我使用架桿時的擊球動作可能不如墨菲那麼標準和穩定,我使用架桿擊球就像奧沙利文,先流暢運桿,然后準備出桿,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證把球打進。
在我看來,我在使用架桿時控制白球的能力比墨菲強,如果我們來一場單純使用架桿的低桿比賽,我的控球優勢會明顯體現,但也許,墨菲在使用架桿時的平均準度可能要比我好一些。」